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枫桥经验 > 正文
“候鸟老人”的烦心事,解决了!
发布时间:2024-03-13  责任编辑:符晓

北京的李奶奶因为看中了普洱的气候环境,2年前在普洱市思茅区买了房,过起了北方常住、南方过冬的“候鸟”生活。可当冬季来临,她再一次回到南方的家时,却遇上了一桩烦心事……

回到思茅区的家后,李奶奶经常被楼上住户传来的摔门声、脚步声、硬物落地声等各式噪声搅扰,患病需要静养的老人无奈之下联系了楼上屋主张女士,却惊讶地得知房屋已被改为了民宿,噪声正是不同的住客发出的。

此后,李奶奶多次与张女士进行沟通,要求其对房屋进行整改,尽可能减少噪声对楼下邻居的干扰。起初张女士态度友善、积极配合,但几番来回后,张女士开始拒绝沟通,她认为自己已多次按照对方要求对家具进行整改、张贴禁止噪声提示、对住客进行提醒,已尽力将声响控制在合理范畴内,楼下住户对于合理限度范畴内的声响应当予以容忍。

双方僵持不下,矛盾不断升级。李奶奶多次报警,并向物业、社区进行投诉。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解未果。为尽快缓和邻里关系,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城南社区联合思茅区人民法院,南屏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针对矛盾纠纷展开调解。收到纠纷线索后,承办法官全面了解相关情况,从促进邻里和谐、修复双方关系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调解思路与方法。

调解过程中,李奶奶情绪激动,张女士一方则愤愤不平,认为李奶奶要求不发出声响的程度实属刁难,不愿再做任何让步。各单位工作人员随即对当事人进行劝解疏导。法官结合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和类似案例展开释法说理,指出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即便被告的经营行为已向相关部门报备,其改变住宅房屋用途亦必须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

此外,法官还阐明了诉讼利弊,并针对张女士空置的房屋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在各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张女士最终决定放弃民宿经营改为对外长租,至此,这起僵持了四个月的邻里纠纷成功“破冰”、圆满解决。

此次调解是思茅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又一生动实践。让最熟悉社区基本情况的人动之以情,让最权威的纠纷化解部门晓之以理,高效的协作衔接机制充分激发了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切实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