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 > 正文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 助推经济加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3  责任编辑:符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创新是最好的营商动能,服务是最好的营商办法。

2024年,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委政法委履行优化营商环境职责,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为进一步优化勐腊县营商环境、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振兴勐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双融合”模式走好强边固防升级路

勐腊县委政法委围绕“夯基层、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促发展”目标,把“边境治理”与“基层治理”双融合,有力推动边境基层治理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向高效转变。探索建立110个联防所与148个抵边村“双向”挂钩机制,完善联防员队伍与基层综治队伍的联勤联动村寨治理体系。

强化组织保障,提升部门联动。按照“一线堵、二线查、三线治、四线控、五线守”管边控边模式,同步开展边境地区专项整治专项行动,成立“1办6组”专班,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做到涉边“四个一体”机制,形成具有勐腊特色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四维”边境管控新模式。

指挥体系建设,推动双边稳固。推动县级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与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融合运行,协调边管进驻县乡,建立健全中心值班值守、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制度,与毗邻城市建立横向会谈会晤会商机制,制定跨区域联合督导共同调研、划定共管共治区域、管边控边双方“见面”巡查等机制。

重点村寨整治,创新“双挂联”机制。联合组织部门以开展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为切入点,将6个涉边问题较为突出的边境村寨全部纳入“软弱涣散”进行统一整顿,按照“一支部一对策”的原则量身制定整顿方案。做到成员单位与抵边村寨“双挂联”制度,联合边境联防所按照“七清”工作要求,坚持对“四类家庭”及各类治安要素进行摸排走访,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专家坐诊”助力涉法涉诉问题“一室解决”

勐腊县委政法委秉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最多跑一次”的司法为民理念,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创新,实现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新模式。

打破部门阻隔,联合接访化矛盾。勐腊县委政法委通过整合政法系统信访接待窗口资源,打破政法部门之间的空间阻隔。专家咨询室设置“三区四窗口”,确保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整体流程“全闭环”“无死角”。

服务全县大局,“专家门诊”解难题。通过司法局指派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严格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原则,聚力依法办结并化解“骨头案”,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打击处理,实现了“会商+会诊”破解“骨头案”“钉子案”等难题。

创新工作方法,打通“最后一公里”。涉法涉诉专家咨询室推行“接待登记、咨询指导、分流导入、指导督办、办结并化解退出”五步工作法,引导信访诉求纳入司法程序或监督程序。依托县委平安办事为纽带,对非诉案件进行引导、跟踪,实现了信访“有人帮着跑,有人代替办”。

 

 

维稳工作“访、效、跟”,见行见效促和谐

勐腊县委政法委深入贯彻省、州关于维稳工作的工作安排,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下发工作预警等方式,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把握一个“访”字,及时发现问题。勐腊县委政法委将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实行常态化滚动式排查。通过州、县联动管理,及时到矛盾纠纷集中点进行接访,倾听诉求,教育引导,化解矛盾纠纷。

把握一个“效”字,及时处理问题。勐腊县安保维稳信访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抓住群众工作这个关键。勐腊县委政法委实地走访、排查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制定化解方案,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化解矛盾纠纷。

把握一个“跟”字,及时化解问题。跟踪问效,压实后续稳控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剖析事件过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协调,落实政策;对可能出现信访维稳风险隐患,及时发现统筹化解。同时积极探索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努力让信访人员在人文关怀中息访息诉。

 

 

拼经济、争先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根据当前勐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勐腊县委政法委积极响应“拼经济、争先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号召,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以法治为引领,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多措并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定期组织9个乡(镇)、71家成员单位召开平安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对当前基层治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研判部署,统筹推动工作落实,形成县级统筹协调纵深推进平安建设工作。

强化风险意识,抓实矛盾化解。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坚持人民至上,到矛盾集中的地方“零距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将辖区内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纳入视野,按照“1+1+N”管控模式,落实帮扶人员全时段、全过程、全区域包保管控责任。

坚持实效导向,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科技支撑、注重社会参与,化解和防范各类矛盾纠纷。一是预防在前,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二是强化调解优先,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运用法治,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抓好法律服务,创优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律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要求,持续加强法学会建设。勐腊县法学会以“建站点、抓首席、办案件”为工作主线,安排聘任法律咨询专家到基层服务站轮值,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

探索“三三”工作法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勐腊县委政法委立足“边境”和“多民族”实际,积极探索“三三”工作法,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动性,推动基层治理向精、深转变。推动“三网合一”,提升基层治理“精度”。整合各类基层治理力量和各方资源要素,深入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层党建、综合治理、信息采集等网格功能,打造“全科网格”体系,与平安建设网格、法治建设网格深度融合,建立“红、黄、绿”3色网格管控体系,划定治安治理较差的“重点网格”、治安隐患多但可防可控的“关注网格”、治安状况较好的“常态网格”,构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共治模式。

下一步,勐腊县委政法委将继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强化法治保障和服务功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