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 正文
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12345”工作法实现基层治理“四无三降”
发布时间:2024-10-16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始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第一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平安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连续三年,实现无命案乡镇、无未成年人被侵害乡镇、无邪教乡镇、无电诈乡镇,信访和矛盾纠纷下降、交通事故下降、刑事案发率下降的“四无三降”目标。

坚守“一个底线”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决守牢命案防控这个底线,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可控”理念,坚持党政主导、综合治理,扎实推动命案防控由被动变主动,由重打击向重防控转变,着力提升全镇命案侦防水平,真正打造“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平安乡镇。

筑牢“两个阵地”

高效利用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打造“四化”(建设标准化、制度规范化、平台数字化、应用实战化)综治中心,不断加大对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督导推进力度,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实现日常工作有抓手、能操作、可落实,以平安建设护航乡村振兴发展。抢占宣传舆论主阵地。敢于主动发声,发出正面声音抢占舆论制高点,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3000余份,微信公众号推送普法信息200余条,张贴宣传海报100张、悬挂宣传标语50条,LED大屏、电子显示屏标语120余条,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次,实现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达100%。

聚焦“三个重点”

聚焦重点人群。坚持“有解思维”,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对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儿童加强教育引导。聚焦重点场所。结合“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对辖区水池、水窖、沟渠等树立安全牌进行警示提醒;对辖区KTV、烧烤摊、酒店等场所进行联合执法大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巡逻蹲点。聚焦重点时段。扎实做好两会期间、节假日等重要时段的社会面管理工作,每月由综治中心牵头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摸排分析研判辖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回应群众诉求。

用好“四项机制”

用好“一联三定四包”工作机制。依托“平安保山”App智慧系统为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和包保调处化解稳控提供智能化支撑,高风险家庭与智慧系统重点关爱服务家庭同步匹配,中风险、低风险家庭与关爱服务家庭相匹配,并针对风险家庭责任包保和走访频次与“平安保山”App智慧系统同步融合,目前全镇共有50余户风险家庭,实现100%包保调处稳控,有效提升镇村两级矛盾纠纷发现调处化解稳控能力和水平。用好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按照组、村、镇三级划分,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33起,均已调解成功。用好“四单式”精准普法工作机制。通过村级精准“点单”、乡镇分类“派单”、行业部门“接单”、工作队员“领单”,实现“送法进门、普法解纷”。用好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员“3个三”工作法(“三清”“三必”“三到位”),做到若有异动,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响应、及时控制、及时处置,实现问题30分钟内网格有反应、3小时内村组干部到现场、3天内有基本结果。

构建“五治融合”

着力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政治引领聚合力。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平安腊勐”建设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主责、深入抓,其他班子领导“一岗双责”、协调抓的齐抓共管格局。积极发挥“两个作用”,扎实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民办实事;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让党员在服务群众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上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自治强基增动力。推行“一核四会”民主自治机制,坚持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能人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动民事由“村组包办”变为“自我管理”,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三民善治”新格局。法治保障促和谐。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健全完善10个村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室、法治书屋等微阵地,让群众“抬头见法、驻足学法、心中有法”。以村组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创业青年等为重点,培养一批群众认可的“法律明白人”。德治教化显风尚。加强德育文化阵地建设,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六家阵地”10个,今年以来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强化道德引领和示范带动,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内容全面融入村级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智治支撑强保障。进一步优化“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平台资源,采取“线上线下”“警民结合”等方式,在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安装摄像头200余个,安装家庭摄像头2000多个,强化“千里眼”“顺风耳”“传声筒”效用,有效化解“看不见、管不着”难题,让社会治理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