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警作为人民法院的新生力量,是法院的未来,更是人民司法事业的接班人和传承者。近年来,红河州河口县人民法院抓住40岁以下青年干警这一重要群体,从“选育管用”入手,持续通过创建平台、专业锤炼、导师帮带等方式,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水平法院青年队伍,谱写人才强院新篇章。
搭建提素能平台,汲取成才“养分”
法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河口县法院将“思想引领”“提能励为”作为主要任务,双管齐下助推青年干警成长。一是突出政治引领。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6期,引导干警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通过举办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活动,组织青年干警深入南溪烈士陵园、边境联防所、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等开展实境教育,筑牢理想信念。组织参加“我身边的鲍卫忠”主题演讲、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汲取英模、榜样力量。召开青年干警座谈会,了解干警所思所想,答其问解其惑。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及谈心谈话,引导从遵守“三个规定”做起,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自觉系好廉政“风纪扣”。二是强化业务提升。与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培训,为青年干警开拓视野、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搭建平台。
成立河口县法院RCEP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学习研究小组,将青年干警吸收进小组,紧跟河口开放发展步伐储备法律知识。开设“国门法院讲堂”,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授课,拓宽干警知识面。
每月开展一次“法官论坛”,组织法官、法官助理围绕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发改案件充分阐述观点、交流探讨,碰撞思想火花,扎实打好年轻同志专业理论基础。2022年以来组织青年干警参加河口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4人次,参加各类培训100余场。
坚持多岗位锻炼,厚植成长“沃土”
不断拓宽培养渠道,综合运用上派下沉、跨岗锻炼等培养方式,切实提高青年干警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积极选派优秀青年干警到上级法院、县扫黑办、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专班跟班学习5人次,安排2名新招录法官助理到南溪法庭工作。鼓励青年干警多到艰苦岗位去锻炼,择优抽调青年干警到边境一线值守、驻村参与乡村振兴、参与河口60周年县庆活动服务保障14人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压担子、育人才。
坚持一线培养选拔,安排青年法官助理5人次在执行服务中心、立案窗口服务,协助处理信访案件,接待来访群众,提升做好群众工作能力。2023年3月河口县法院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涉外民商事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安排5名青年法官助理到中心轮流坐班充当“导诉员”,负责对案件进行程序分流、案件流转、内外协调等工作,服务对外开放。建立轮岗交流制度,对新招录干警实行后勤综合部门、审判执行部门交流轮岗,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青年干警有两个以上部门工作经验的共8人,依托巡回审判、普法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调研等重要工作,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工作经验。
落实师带徒机制,滴灌培育“青苗”
为加强法院青年队伍建设,探索青年干警培养新机制,着力培育青年干警庭审驾驭、文书撰写、综合业务、司法调研、群众工作五大能力,2023年3月,河口县法院制定《“师带徒”传帮带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师带徒”传帮带活动,共结成10对法官、法官助理“师徒”。让“帮带老师”从参与调查、调解、庭审、草拟裁判文书等业务工作方面加强引导,结合工作实践适时点拨,帮助青年干警快速成长。活动开展以来,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办理案件563件,草拟法律文书545份,参与诉前调解326件。重视选贤任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打破论资排辈观念,着力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近三年,择优选拔任用科级干部4人,1人进入党组班子,遴选年轻员额法官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