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入推进云南政法工作现代化 > 砥砺·法治新篇章 > 正文
东川区打造“三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3-06-07  责任编辑:资朗

为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提升基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法律资源共建共享,昆明市东川区于2017年10月整合公证、律所、法援等全区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建成覆盖区、乡、村三级的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实体平台的广泛、全面、基层全覆盖。

整合优质资源,做强区级平台。东川区将法律援助、公证、律所整合纳入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与咨询。每个工作日由1名援助律师负责法律援助事宜,指导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公证处安排工作人员负责接待,指导公证当事人办理公证事项。同时为方便群众法律咨询,在企业、学校、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大厅安装16台“法律机器人”(法律咨询自助一体机),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发挥纽带作用,优化乡镇平台。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注重发挥司法所工作人员熟悉法律政策、接近群众的优势,每个工作日安排人员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负责为群众解答法律政策咨询,受理矛盾纠纷和法律援助案件,预约调解纠纷等事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法律服务的需求。如:针对东川区易地搬迁新区群众,积极打造“新区吹哨,司法报到”的新模式,在移民新区建立司法调解服务中心,开展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业务,同时,根据群众需求,可联系律师、公证等部门提供上门服务,切实让搬迁群众不出家门享受优质的法律服务。

强化末梢发力,服务村级平台。东川区加大“法律明白人”培养力度,东川区司法局制定《昆明市东川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从各村(社区)村干部(村民)中培养 3 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让他们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法律服务的联络员,全区165个村“法律明白人”全部配齐,9乡镇(街道)已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制定《东川区“一村(社区)一法律服务员”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由东川区依法治区办牵头,依托公安局、司法局、律师事务所专业法律人才,同时引导社会力量,深入村(社区)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等。在偏远乡村安装19台“法律机器人”(法律咨询自助一体机),为出行不便的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

注重上下联动,畅通网络平台。依托全省统一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和“12348云南法网”,推进线下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大平台及其他相关工作站(点)的建设和使用,建立事项受理“3+X”服务模式,在设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律师、公证等服务窗口,采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结果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平台上有律师对拨打12348热线的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咨询服务。

东川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集成各类法律服务项目,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是司法行政机关参与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