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树牢“党建引领 公正为民”的党建主题,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思路,融入“抓办案从抓党建入手、抓党建从抓办案出发”的理念,把党建引领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红色引擎,把党建工作融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各方面、全过程,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法治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
“党建+专业化团队”,保持政治本色
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党支部,这支由民商事审判团队组成的党组织,坚持发挥党员审判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全市经济大局为宗旨,提高涉诉企业便利为目标,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形成支部书记带头抓,支部所属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模式。组织党员干警开展营商环境专题培训学习、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凝聚思想共识,传达文件和会议精神,开展专题讨论,通过支部集中学、部门重点学、个人自主学,强化政策法规学习提升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的能力素质。
由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法官工作室,速裁团队、知识产权团队、破产案件审判团队、勤于奉献、勇于争先,在高效服务、廉洁自律方面当标杆、作表率。围绕审理涉企案件,为企业纾困解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审判质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党建+常态化机制”,发挥审判职能
始终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大事、要事、关键事来抓,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流程。
完善涉企纠纷解决机制。建立“法院+工商联”(商会、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等)多元解纷机制。一年来,办理涉企纠纷1108件。开展诉前调委派工作,共委派案件1981件。
持续优化升级绿色通道,全面激活网上“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功能。涉企办理绿色通道立案7092件,平均立案时间为1.5天。
审慎采取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企业采取活封、活扣等方式灵活处理执行案件895件次,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的影响,合理保障双方的权益。
推广评估议价便利机制。通过议价方式,缩短财产处置时间,减少评估环节的费用。及时实现债权,减少债务人费用承担,节省相关费用共计100余万元。通过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网络询价等方式确定保留价的执行案件共计157件次。
完善“府院联动”处置破产企业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破产案件领导包案制度,院领导认真履职,对破产案件进行包案指导并督促办理,回应好企业关切。建立破产审判府院协调机制,统筹解决企业破产中职工安置、维护稳定、企业征信恢复、税收等问题。积极探索推动设立市级企业破产保障项目资金,解决破产企业无财产支付破产费用,或者仅有小额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的问题。
“党建+特色化服务”,彰显法院担当
全面提升诉服质量,以更优服务打造惠企营商环境。树立“围绕企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法治化党建新格局。持续推进“三服务”工作,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活动,法官审判团队法官以党小组形式,通过主动对接挂钩企业、商会,深入企业、商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化解法律风险。
在“百名法官进企业”活动中,创新服务新举措,践行一线工作法,发挥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企业共建共联的同时,大力开展巡回法庭,深入工业园区、茶厂、咖啡厂巡回办案361件。全市员额法官225名,挂联企业300家,进企业604次;挂联商会54家,进商会127次,为企业及商会提供法律建议或化解潜在风险纠纷106件。
严惩破坏营商环境犯罪。今年以来,受理并审结破坏营商环境涉黑涉恶犯罪的一审案件6件86人;受理非法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骗取贷款、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国家财政经济管理制度犯罪的一审案件57件144人,审结51件126人;受理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渎职和职务犯罪的一审案件59件65人,审结56件62人,着力构建安定有序、优化诚实守信、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加强工作亮点宣传,增强优化营商环境氛围。普洱中院定期召开“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通报普洱市两级法院落实《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一条措施》工作情况及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并答记者问。
一年来,全市法院各级党组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建+”模式,不断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动力,聚焦重点任务、积极担当作为,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助推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构建了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