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乐之”是兔街的彝话译制。兔街镇距离县城207公里,是楚雄州南华县最远的乡镇,是三州四县交界的重镇。在兔街派出所,有位高高壮壮的所长彭适,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特警大队、五街派出所等岗位上默默耕耘、奉献青春。面对各种突发性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第一线,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他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因工作突出受到州公安局嘉奖3次,疫情防控期间被县委评为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特警尖刀”+“全能教官”
在特警大队工作的日子里,每天六点集合出去跑步,高速配跑2公里,然后再负重跑20圈,那时候彭适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辜负自己的热爱。成就特警硬核品质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千万次的锤炼。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他成为警营里的教官,主攻射击方向。
自2014年担任警务实战兼职教官以来,彭适怀着对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满腔热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顽强拼搏的训练作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各项训练和培训任务,在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战友们,成为民警辅警生命安全的“守护人”。
在担任警务实战兼职教官六年中,彭适通过“一所一队一教官”培训、初任民警培训、送教下基层、全州民警轮训等活动,先后培训民警辅警4000余人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警务实战训练逐步完成由教条式、应付式教育向“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练什么”和“一切为了实战、一切贴近实战”的教学模式和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的转变。
“铁血青年”到群众信任的“彭所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成高发态势,辖区群众的利益严重受损。兔街群众的收入来源不多,基本以养殖业、种植业和大量外出务工为主,辛苦一年却被骗子诈骗而空。
彭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改变现状。通过对受害群体、诈骗手段的分析,掌握了兔街群众容易被诈骗的群体及几种类型后,彭适带领着所内民警辅警以发微信、挂横幅、进村组、入农户等方式,持续向辖区群众传授防盗、防骗等技能,充分揭露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和伎俩,切实提高防范意识,自觉加强防范措施。
在2022年底,兔街派出所一名群众接到骗子电话,与骗子聊了20多分钟后,该群众表示只听懂了一句。当时该视频刊发后,全网点击量达到7000多万,大家都将其作为一个笑谈。但背后是兔街派出所一天进行4到5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的成果。知道自己派出所反诈劝阻“火出圈”后,彭适表示“大家觉得搞笑不要紧,关键是钱没有被骗就行”。
在彭适的带领下,2022年兔街镇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相比2021年下降50%,辖区群众普遍熟悉了各类诈骗手段和方法,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零开始俯身干
兔街镇四面环山,山头几乎都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辖区降雨充沛,优越的地理环境培育出4000多株古茶树。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推介下,兔街茶走出深山,变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兔街派出所应势而为,主动作为,在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做好“应援”。
一次,一位采茶的大妈到派出所反映,因30多年前外嫁,受限于当时环境,不知道户口需要迁移并到当地登记,近年来才知道自己没有户口,很多事情都不方便,但要补录户口的话需要有效的证据才能操作,大妈只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所以长期无法落实。
彭适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妈的户口问题,但所内民警都是近年才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不熟悉30年前的户口管理方式,大家毫无头绪。
彭适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深知没有户口,该大妈就没办法办理身份证、无法享受一些利好政策,现在大家去采茶交易都是使用电子支付,大妈也想像年轻人一样,用手机支付。彭适便积极向老户籍民警请教,厘清当时的户口管理方式,但由于时限过长,一些档案已经遗失,正当不知所措时,彭适突然想到那个年代的人记出生年月都是农历,顺着这条思路,彭适找到了有效的证据材料,最后将这位大妈的户口信息补录了回来。
拿到身份证的那一天,大妈激动得热泪盈眶,口中念道“困扰自己这么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自己再也不是黑户了,太感谢你们了”。
彭适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2023年5月4日,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对全国公安机关194个成绩突出青年集体、593名成绩突出民警予以通报表扬。其中,彭适被表彰为成绩突出民警。得知受到至高荣誉,他显得格外从容淡定。“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在我身边还有更多优秀的榜样值得学习。我将用青春之姿,为警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