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政法人 政法情 > 正文
再见,2022!我却舍不得删去这些政法记忆
发布时间:2023-01-03  责任编辑:符晓

推开2023年的门,再去回望2022年,恍然有一种被拉进时空长河的感觉。有人说这是充满竞技精神的一年,也有人说这是直面时代洪流的一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它。”因此,在2022这一年,有人放弃了原本的计划;但有人,却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未放弃攀爬……

那么,作为一名专攻政法新闻的媒体工作者,我眼中的2022年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眼中的2022年,是温暖的,赤忱的,热烈的,坚韧的。

这一年,我们采访了数十位丽江政法背后的无名英雄,采访手记写满了一个本子,拍摄的影像资料存满了一个U盘。宁蒗山路间检察官背上的斜挎包、金沙江边民警挽起裤腿蹚水的身影、调解室里满头白发的返聘老法官、太安洋芋田埂上啃着冷粑粑的普法干警……

那些曾出现在我们报道中赤忱热烈的故事,那些温暖坚韧而又甘愿平凡的丽江政法人,那些被深藏在采访手记里的感动瞬间……都是我们眼中2022的主角,都是我们舍不得删除的2022。

2022结束了,我却舍不得删除这些温暖

去采访肖正军,是在一个初秋的午后,淅淅沥沥下了几场小雨之后,天空久违地绽放出了一片澄净的湛蓝。采访很顺利,我们坐在太安派出所的院坝里,从他1989年的退伍往事聊到2022年的处警信念。整整33年的从警生涯,有轰动一时的刑事要案,也有繁杂琐碎的邻里纠纷,一桩桩一件件,听他娓娓道来。

“想听听您的心里话,在农村基层派出所待了整整33年,有过申请调动的念头吗?”听完他的故事后,合起写满采访手记的本子,我忍不住问出心中藏了许久的问题。“我本来就出生在农民家庭,这辈子,从没想过要离开这片养育我的农村广阔天地。”肖正军一边起身整理外出的材料,一边回头说道。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跟着他一路走去田间地头,摄影师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肖正军正蹲在挖洋芋的妇人旁,用纳西话给她讲解小册子上的内容,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是暖洋洋的感觉,而身后这片洋芋田,就是他与同事们最常出现的工作现场。

我们的镜头抓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木春秀与她的同事们刚从拉市镇的一户村民家中走出来,身后的木楞瓦房和头顶郁郁葱葱的一片青绿,与她们身上的检察蓝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面,用摄影师的话来说:“像是盛夏光年里的场景”。

作为玉龙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木春秀此行是与同事们来司法救助对象家中做回访。被救助对象是一位女孩,短发,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喜欢听着手机里的纳西三部曲跳舞,以受害者的身份被列为检察院司法救助对象之后,木春秀便时常来看望她,有时给她带条裙子,有时给她带件羊毛衫。

“你看,她记得我们呢,一见到我们就跑来拥抱啦!”采访中,木春秀一边给女孩换上裙子一边说着,延续检察温情,这句话形容的或许就是那个被救助女孩明朗的笑脸。

“检察官阿姨,你看我的小鸡仔!”那天,是随丽江市人民检察院一起前往宁蒗小山村进行司法救助,行程结束准备离开村民家中时,刚好看到被救助的小孩拉着检察官与书记员的手去追赶他的小鸡仔。“咔嚓”,我们按下了快门。

司法救助的路,异常艰辛,但偏远山村温暖和煦的阳光,照在两个小孩稚嫩的脸上,带着某种希望,就像他们从检察官温暖的手心里接过的那把五彩糖,甜甜的。

2022结束了,我却舍不得删除这些热烈

D8793,昆明南——丽江,22:27到站。这是丽江火车站每天的最后一趟进站列车。夜色渐深,火车站这栋颇具艺术感的建筑,也披上了一层暖黄色灯光闪烁的华丽外衣。

随着那趟十点半的末班列车稳稳地到站停靠,最后一波旅客也借着夜色中往丽江各处分散开去,人潮如织的站前广场顿时变得空荡起来。但是,在这静谧的丽江“南大门”站场,玉龙公安火车警务站的夜间巡逻才刚刚拉开帷幕。

那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采访,从清晨到半夜,10余个小时的跟拍足以让我们变得焦躁不耐,而他们却在这里默默地守候了数千个日日夜夜,没有不甘的怨言,只有一身深藏的功与名。

“山茶花的花语,是不畏艰难的爱,就像丽江检察走了五年的公益诉讼之路,为了大爱,不畏艰难……”

采访陈磊与王波的那天,我们原本打算在城北拍摄完手头的片子之后,赶去位于城南的玉龙检察院,后经沟通,他们将采访地点改成了距离我们很近的玉峰寺。于是,先一步到达的我们,刚好拍到了他俩冒雨匆匆赶来拾级而上的样子。

我们与无数人一样,惋惜于7年前丽江玉峰寺万朵山茶守护者“那都”的与世长辞,但是,如今伴随着这抹点缀在朵朵山茶花之间的检察蓝,也深知“万朵山茶”五百多年的故事将在这里被续写,守护与传承的心意也将在这里牢牢扎下深根。

“丽江古城是什么颜色的?”

在采访古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冉光萍与阙之晟之前,我会因眼前的古树绿柳与碧波,脱口而出“丽江古城是青绿色的”,抑或是因古巷之中的古居、古迹、古建筑而感叹“丽江古城是古木色的”。

但是在跟随冉光萍与阙之晟走访了丽江解放纪念碑、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旧部等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之后,才发现丽江古城还流淌着一抹鲜艳的红色,而正是这些身负公益使命的检察蓝,让这抹红成了古城永不消褪的底色。

2022结束了,我却舍不得删除这些赤忱

初见和正,他坐在一间小小的调解室里,书柜中、墙角边摞着厚实的卷宗,台历本上一页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小字,那是他的备忘录,详细记录着每一天安排的调解案件。短短一个小时的采访,中途数次被突然闯入的当事人打断。

这是一个典型的纳西族汉子,他在人民法官这一角色中,矢志不渝地为自己所热爱的司法事业坚守了25年。如今,退休后的他成了古城区法院的一名特邀驻院调解员,即使早已满头白发,他依然不舍得离开这个代表着公平正义的地方。

李壮林话很少,相比与身旁人的侃侃而谈,他更习惯于用警哨在马路上指挥来往车辆的走走停停。

作为一名火车警务站的交警,他即将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结束自己数十年的从警生涯。

“我们警务站的李警官,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是他只要一走入车流,就像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样有干劲儿!”年过半百的李壮林如今已是满头花白,但是一站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他就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火车站前的这条路,是丽江游子回家的最后一个站点,我必须守护好这里的平安。”

这张照片,是去太安派出所采访基层枫桥事迹时拍下的,与第一次见到肖正军,中间相隔数周,因我们到达派出所的时候正好是午休,肖正军坐在自己那如军营般工整的宿舍里,埋头写着什么。

“嘘,我们别打扰他,老肖估计是又在给自己的女儿写家书了。”肖正军的同事示意我们。原来,从警33年的肖正军,有一个女儿,也在六年前穿上了警服,父女俩在不同的单位,聚少离多。女儿从警之后,肖正军便重拾起自己在部队时写家书的往事,在本子上写下了对女儿的谆谆教诲:“你要时刻不忘初心”。

2022结束了,我却舍不得删除这些坚韧

去采访龙蟠派出所的那天,是去年开始写政法稿子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下乡,金沙江畔的守护者,这个定义听上去颇有些岁月静好的味道,但采访结束,看着手机记录下的步数,方知这片青山绿水的岁月静好背后,是他们在负重前行。

金沙江边巡逻,三股水景区巡逻,重大工程施工地巡逻,玉米地里处警,村里走访,烤烟厂里普法……短短一天,他们就像是被安上了永动机的陀螺,时刻不停歇。这样的龙蟠派出所,也是许多农村基层派出所的缩影,他们不是接警量最大的所,也不是案情最紧急的所,但这里有他们立誓要为之奋斗终身的“藏蓝”事业。

跟着姚肖铖走进幽幽的森林,虽然同行的人很多,但是当一阵阵风吹过林木,似乎从远处山谷中传来的飒飒声依然使我们后背发凉,而作为玉龙县公安局黑白水林区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长,姚肖铖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穿梭在这片鸣音的深山老林中。

看见略感疲惫和枯燥的我们渐渐放慢脚步,“不然你们先坐在这里等等我,我再往里走一会儿去看看。”“姚所长,这里一缕轻烟,一个人影都没有呀,应该不会有情况了吧。”“我还是不放心,我再走走。”说着他一手提着无人机,一手拿着根棍子往森林深处走去,不到几分钟他的身影便消失在了这片青绿中。

甘海子,玉龙雪山东麓脚下的一个天然草甸牧场,在这里,抬头便能看见宛如油画般的雪山美景。草甸四周,冷杉、雪松等高原松被组成的一片片绵延起伏的丛林,走入其中,仿佛置身绿野仙踪的童话里。

我们总说,真羡慕雪山景区民警啊,在如此的诗情画意里工作,可鲜少有人知道的是,每天送那么多游客上山,他们却没有机会好好看看雪山。

当我们为2022年的最后一场雪欢呼时,他们也只顾跑向自己的管辖路段,除积雪,除结冰,救助暴雪下的被困车辆,甚至来不及掸去落在自己肩头的雪花。

温暖,热烈,赤忱,坚韧……

这是2022年之于丽江政法人的底色

2022年结束了

来不及细说的政法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2022年结束了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些被写在采访本里、

被记录在镜头里的他们

2022年结束了

期待,那些即将和我们一起启程2023年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