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对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行政审判工作方面作出突出业绩的集体、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范文敏被评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方寸之间守初心
平凡之中显担当
2023年是范文敏进入盘龙法院工作的第三十个年头,从事行政审判工作的第11年。她总说,人的一生很短,后人不一定能知道并记住自己,但总得在白驹过隙中留下一些有用的社会价值。于她而言,这份珍贵的价值就是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司法为民责任感,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助力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促进诉源治理。

正义的种子
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儿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范文敏萌生了长大后要为大家主持公平正义的想法。酷爱户外运动和写作、旅游,本想当一名记者的她,法律专业毕业进入了法院工作。从院办公室撰写各种材料和编写院志到审判业务庭当书记员、从独立办案到走上中层岗位,她始终凭借着“主持公平正义”这份初心,爱岗敬业、勤勉奉献,一步一个脚印,多次荣获院先进个人、办案能手、优秀党员;在立案庭工作十年,带领全庭女同胞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光荣称号;在行政庭工作十多年,获得此份殊荣。

将当事人放在心上
也就无惧艰难险阻
她始终牢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并努力付诸实践。虽然在现实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她从未将自己高高置于审判台上,而是置身处地设想“假如我就是这个当事人,会怎么想”,尤其是自学并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后,她对于案件中的“疑难杂症”也有了更多的处理方式。她认为,纠纷和诉讼,是人心里的病,法官就是社会的医生、人心的医生,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真正案结事了。故而,在她办理案件中总出现一幕幕动人的画面:
为向原告解释清楚茶叶“小青柑”为何不能认定为过期食品,挑灯夜战甚至在行政判决书中引入《本草纲目》;为了解石材厂对当地生态是否造成环境污染,翻山越岭顾不上荆棘划破双脚;为查清征地拆迁土地及补偿情况,无数次实地踏勘调查取证......

妥善化解行政争议
搭好官民和谐“连心桥”
她常常这样对自己和身边的年轻人说:“走出法院我们就是普通人,和行政诉讼的原告一样,既要服从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更要依赖和受益于我们的政府部门,老百姓的诉求,也许有一天就是自己的诉求。行政审判是维护行政相对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武器,行政法官就是鱼水情深的官民关系修复人。”
在办理行政案件中,她想方设法做好行政协调和解工作,并总结出自己的工作方法——先找症结、取得信任、沟通汇报、降低期望、有效疏困。在她审理案件中,裁判文书说理清晰、适用法律正确,一审服判息诉率以及二审维持率长年保持较好水平;先后承办盘龙区人民法院首例涉国家部委行政诉讼案件、首例省级行政机关败诉行政赔偿案件;坚持庭审与实地探访就地化解相结合,经行政协调和解后原告申请撤诉案件占比较高;引入司法化解行政争议新理念,实质化解矛盾纠纷达成行政调解,并获得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

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
助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请进来、送出去、多参与”方式,为政府行政决策提供可行性及法律适用意见。坚持为行政机关送法上门,建立盘龙法院“法治园地”,集中发布行政审判动态、问题分析、新法新规,加强行政机关相互间沟通交流,统一执法尺度。
2018年,改变单一讲座授课方式,整合区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辖区高校法学教学等优势资源,结合“阳光司法”及庭审公开网,挂牌成立“盘龙区依法行政教学教育基地”,一方面以讲座、现场及远程庭审旁听、“模拟法庭进党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以及执法能力和应诉技能;另一方面,以法官、高校教师互换教学、共同开展行政法学调研,拓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的形式,开展实务讲座、指导模拟法庭、提供实习机会,共同为行政机关适法用法难题提供会商及专家意见,实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并进,为法治政府建设储备行政法学人才。

以“府院联动”为径
共画基层治理“同心圆”
2020年,在“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工作相互衔接制度”基础上,深度整合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建立并积极推进盘龙区政府与盘龙法院“府院联动机制”各项相关工作,畅通政府与法院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形成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参与政府重点项目推进专项会议,积极发挥“谁执法、谁普法”作用,借助政府行政资源妥善处理重大敏感案件,推进和化解执行难;将行政争议划分为“诉前”“审前”“在审”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通报”“审前和解”“联动处置”方式,形成“事先化解、简案快调、繁案繁审、府院联动”的创新模式,进一步实现案件审理“繁简分流”及“诉源治理”的“双赢”目标。
鼓励先进,向先进看齐。以荣誉为起点,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提高司法能力水平,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