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鲍卫忠同志生前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2021年10月,鲍卫忠同志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他先后被追授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云岭楷模”“云南好人”“中国好人”等数十个荣誉称号。
他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他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在他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他的事迹,在全国法院系统以及云南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怒江法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鲍卫忠为榜样,在全州法院系统掀起学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的高潮。
学习楷模鲍卫忠,就是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信念坚定。鲍卫忠同志感恩党的培养,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的事业。他在笔记本里抄录着这样一句话:“为党的工作是我的一生追求,为人民服务是我努力的方向。”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为促进沧源边疆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用实际行动展现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面对来打官司的群众,鲍卫忠有着特殊的情感,即便是标的再小的案件,也要竭尽全力查明事实真相;面对生活窘迫、无力还款的被执行人,他想方设法帮他们走出困境;面对申请司法救助的群众,他认真审核并第一时间上报材料;面对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他仍牵挂在心……只要当事人有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办公室。
怒江中院党组高度重视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工作,通过抓好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不断激励法院系统广大干警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学习他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以坚忍执着的理想信念,始终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心中,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学习楷模鲍卫忠,就是要始终做到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鲍卫忠同志始终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鲍卫忠同志在他的笔记本中写着“我出生于边疆少数民族家庭,是党和人民将我这个佤族孩子培养成才,让我安身立命。这份恩情,我将用一生干好本职工作来报答,始终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铮铮誓言,彰显着鲍卫忠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公仆情怀。
他深怀为民分忧之心、常思为民服务之举、恪守为民尽责之道,常年奔走在执行路上,用自己的亲和、爱心和辛劳化干戈为玉帛,用真情赢得群众信任,在扎根边疆基层工作的24年里,他踏遍佤山大地,办案行程达上万公里,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被当地群众称为“佤山群众的贴心人、心连心的好兄弟”。
在鲍卫忠办公室的文件柜上,贴着密密麻麻的便利贴,有的写着案件当事人的电话号码,有的记着案款金额,还有一些旁人看不懂的符号标记,小小便利贴写下了佤山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这是他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绿色通道。
在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的1095个日夜里,鲍卫忠面对困难不推诿、不逃避,带着执行干警列清单、做排查,熬白了头发、熬红了眼睛,化解了650件“钉子案”“骨头案”。直到发病前半个小时,鲍卫忠仍心系着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打电话询问执行案款到账情况,在微信里提醒报送司法救助材料,这也成为他最后安排的工作。向鲍卫忠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学习楷模鲍卫忠,就是要始终做到公正司法,担当作为。鲍卫忠同志无论身心如何困苦、处境如何艰难,始终坚韧不拔、爱岗敬业、苦干实干、担当奉献。他在笔记本里记着这样一句话:“全世界都可以闭眼睛,而法官必须睁着眼睛。”他办理的虽然大多是一些小案件,但他心怀的却是“国之大者”。他的岗位虽然平凡,但他肩负的却是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重任。
他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始终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一个标的5000元的案件,他先后6次、累计行程400多公里,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同事问为什么不用电话沟通而非要亲自上门时,他调侃“翻山越岭只为见一面”。
正如鲍卫忠所说:“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他通过办理每一个案件,亲手把“为人民司法”这份法治“温度”传遍佤山。为了一起长达8年、牵涉两个民族群众的土地纠纷,他不怕吃闭门羹、更不惧当事人一时冲动的威胁,用佤族族训耐心劝解,最终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鲍卫忠看到被执行人因养殖的土鸡找不到销路而焦虑无奈,他不仅自己掏钱买土鸡,还为被执行人“卖”土鸡,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叫卖”……他付出了真情,也换回了真心。
他用最平凡的办案方式把执行做到了极致,让司法有了温度、让正义有了分量。怒江两级法院将始终把学习鲍卫忠先进事迹转化为公正司法、担当作为的动力,像他那样始终苦干实干、担当奉献,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豁得出、顶得上,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学习楷模鲍卫忠,就是要始终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鲍卫忠同志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作为法院的一名执行局局长,他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他给自己和亲友定下“不准为案件打招呼、不准接受送礼、不准打听案情”的“三不准”要求,身体力行作表率。
他坚持秉公办案,自觉抵制人情干扰,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所办理的800多件执行案件无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面对说情打招呼,他刚正不阿、严词拒绝;面对调解时当事人的吃饭邀请,他严守规矩、自带干粮;当群众为感谢他把新鲜核桃悄悄留在法院时,他随即赶往当事人家里用钱买下核桃,不让其为难;面对当事人的曲解抱怨,他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认真做到既解决案件“法结”,又解开群众“心结”。
多年来,他始终摆正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亲与清的关系,在最艰难的执行岗位上,以优良的司法作风和善意文明的执行方式,诠释着一名人民法官的职业本色。在他办公室里悬挂的“公正执法 清正廉洁”锦旗,就是最好的印证。群众称他为正义“鲍公”,也是对他由衷的赞许和肯定。向鲍卫忠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始终严于律己、坦荡无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