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云南省文山监狱“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党员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建立新功,省文山监狱组织开展“小窗口 大服务 新作为”岗位建功活动,精心打造“八大示范窗口”,充分展现全国文明单位良好形象。
会见示范窗口
规范高效便捷办事,细致周全耐心服务,让现场会见更具温度。设置党员先锋岗、志愿者服务岗,向罪犯亲属提供会见引导、狱务公开、现场问题解答等服务。设置完善的设施设备,为罪犯家属提供暖心服务。设置意见箱、工作留言本,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列出问题清单抓好整改。
警示教育示范窗口
建设精品警示教育平台,拓展文山州警示教育基地教育资源和素材,做好警示教育服务。建立一支警示教育基地“金牌”解说员队伍。录制警示教育视频,制作职务犯警示教育录。创新警示教育方式方法,增设模拟职务犯罪审判现场、创作警示教育快板等,以达到警示、警醒目的。
志愿者服务示范窗口
发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为驻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成立“蓝色春风”志愿服务队,参加驻地“七城创建”工作,到网格区域开展卫生整治、文明宣传等活动;到砚山县养老院、福利院等看望、慰问和帮助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到驻地学校开展法治和道德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动员全体警察职工辅警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乡村振兴示范窗口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挂钩点发展献智献策献力。组建省文山监狱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帮助乡村振兴帮扶点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推动产业发展,助力群众致富增收。动员警察职工辅警为乡村振兴帮扶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捐赠衣物、电热毯等生活物资,对家庭困难可能导致辍学的学生进行帮扶。开展“爱心爸爸”“爱心妈妈”活动,组织各支部每季度到挂钩家庭看望需要帮助的儿童。
家访、回访示范窗口
严格落实家访和回访制度,激励罪犯积极改造,帮助刑释人员更好回归社会,不断提升监狱教育改造质量。每年适时对消极改造、家庭困难等罪犯开展家访活动,缓解思亲念家情绪。适时与刑释人员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开展调查回访,了解刑释人员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对其进行帮教,减少重新犯罪。对不能家访的刑释人员,通过电话回访、寄送问卷调查表,了解其生活状况,做好教育引导。
暖警爱警示范窗口
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凝聚推动监狱发展合力。关注警察职工辅警身体健康,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体检。组织开展警察职工辅警运动会、女职工工间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修订、完善考核管理办法,量化、细化警察职工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警察职工辅警家属“帮帮群”,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团圆计划”,解决警察夫妻异地分居问题;帮助部分干警解决子女入园(托)、入学问题。
就业帮扶示范窗口
帮扶罪犯创业就业,铺顺刑释之路,增强回归社会信心。组织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和创业就业培训,建立人员信息库,为做好帮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鼓励罪犯制定个人创业方案,并定期开展创意竞赛活动。邀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到监狱给罪犯分享创业就业故事,激发罪犯创业就业激情。协调驻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业园区及社会企业进监举办就业推介会,为即将刑释罪犯提供就业渠道。
法律事务及信访示范窗口
依法依规依纪、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法律事务和信访事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力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成立监狱法律顾问室,聘请相关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挑选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警察担任监狱法律事务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法律服务。组建文山监狱法律事务服务队,每月开展一次法律服务活动,到监区、乡村振兴帮扶点、社区、学校等进行法律宣传活动。每月开展一次监狱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及时研究解决信访反映问题。
云南省文山监狱聚焦人民群众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立足监狱主责主业,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