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入推进云南政法工作现代化 > 聚焦·“枫桥经验”在云南 > “枫桥经验”在云南 > 正文
玉溪新平:以“法”之名 守护“少年的你”
发布时间:2023-05-11  责任编辑:资朗

为持续做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普法强基“法律进校园”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玉溪市新平县坚持“一个目标”,打造“两大平台”,整合“三类资源”,以“1+2+3”模式,构建“联动整合、多位一体、全局推进”的青少年普法大宣传格局,实现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始终坚持“一个目标”

开掘未成年人普法“深度”

从宣传、教育、管理、帮扶4个层面,结合普法强基“重点普”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要求,聚焦乡镇(街道)及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和不良行为青少年,突破原有“发了文+开了会+讲了课=干了活”的形式圈套,推陈出新,以“发文征求意见+开会研讨分析+优化法治宣传内容+精准普法受众对象+N种青少年法治宣传方式”的“大宣传”普法路线,深入开掘未成年人普法“深度”,致力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工作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成效明显。

精心打造“两大平台”

拓宽未成年人普法“广度”

打造固定学法平台。积极适应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要求变化,在充分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需求的基础上,聚力提升青少年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筹资源、周密部署,以特色化为标准,精心谋划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目前,在新平县第一小学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基地内设模拟法庭、学法图书室、法治宣传教育报告厅、法治宣传栏、法治故事展板、法治教育文化墙和法律服务机器人等设施,充分将法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成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窗口。

打造互动用法平台。依托“法律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创建等工作,以“上一堂法治课”“开一次法治班会”“听一次法治讲座”“进行一次法治家访”“开展一场法治征文”等形式,开展参与式、互动式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实现从“单边接受者”到“互动参与者”,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行为转变。

此外,充分发挥“互联网+普法”法治宣传优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小小法治宣传员”网络评选活动,活动报名14人,网页总浏览4万余次。

深入整合“三类资源”

选准未成年人普法“角度”

整合人才资源。建立由县教育体育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团县委参加的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整合人才资源,规范中小学(园)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管理方式,推荐、聘任、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法治人才,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法治教育同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相结合,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不断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宣传力度。

整合文化资源。将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作为青少年普法重点内容,编制印发《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传手册》《民法典·与生活同行》等普法宣传资料,内容涵盖“预防性侵害”“预防网络沉迷”“预防网络诈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青少年权益保障”等专题。

在充分整合各方面法治文化资源基础上,将法治宣传教育对象覆盖至全县中小学全年龄段学生、老师及家长,使法治教育从班级、学校外溢至家庭、社会,促进全社会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合力,实现青少年普法影响最大化、成果最优化。

整合案例资源。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结合网络游戏沉迷、校园霸凌、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盗窃抢劫等青少年高发多见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以“真实案例+普法”形式,将法治教育、品德教育、警示教育三者合一,持续开展相关法律解读和案例讲解活动,确保青少年普法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教育到位,助力普法强基“法律进校园”工作实现“以一案教育一片”的教育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