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基层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曲靖市罗平县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打出“抓点、连线、成片、带面”组合拳,有效提升普法的覆盖面与精准度,满足不同群众的参与感、对话感、受尊重感和获得感,有效促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抓点”,突出“少数关键”
今年以来,罗平县按照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要求,及时制定年度普法计划,迅速组建13支普法工作队130余人,组织全县政法干警参与省、市专项培训2次,开展普法督导检查4次,组织开展座谈会、调度会2次,开展“政法干警下百村”大宣讲活动2轮,普法工作队开展下沉普法4轮。
同时,注重将普法融入日常工作中,抓好执法人员、乡村法律明白人等关键群体,将法律知识宣传纳入乡村农民培训课程。持续深化“法律六进”,综合运用新媒体、电视、报刊、旁听庭审等载体,广泛宣传和解答农民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
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县级政法系统主要领导挂片包保乡镇(街道),干警每2人挂1个村(社区),实现全县154个村(社区)全覆盖,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连线”,突出普法效果
针对不同的主体,按照不同需求定位分类制定普法方案,努力实现普法一次,连线一片的效果。针对乡村女性群体,在推进“珠源和姐”调解工作室建设中,组建由女性村干部、离退休干部等为成员组成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队伍14支,创建平安家庭54个,开展妇女专项法治宣传培训;以“N+普法”模式,“网络直播+普法”“交流讨论+普法”“专题讲座+普法”“主题班会+普法”“百校庭审+普法”“地摊警务+普法”,多样化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单独聘请或联合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129人,实现公办学校法治副校长聘请全覆盖。全县271所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播放微视频、微动漫,讲述普法小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1786场次,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活动116场;在外出务工群体普法工作中,以劳务合同纠纷、拖欠工资问题、工伤维权等维权法律知识,编发法治宣传册,结合“劳务输出·法治同行”专场法治宣传活动,为全县转移就业18.84万人送上“法治大礼包”,做到组织化输出务工人员“批批开展法治宣传、人人接受法治教育”。
同时,在乡村实施以法律明白人为主的法治培训,重点对他们开展订单式普法教育,建立律师一对一帮扶指导,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法律素养过硬的“法律明白人”。
“成片”,突出精准服务
在普法工作中,罗平县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宪法日及“二月二”“三月三”、淑娅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法治公园、普法长廊、流动党支部、村史馆、乡村大舞台等阵地,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现场解答群众的法律法规疑问。
同时,菜单式普法,回应群众需求,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收集民意基础上,聚焦需求、系统分析,筛选归纳整理群众问询条目,系统梳理出土地纠纷、婚姻问题、集体资产管理等热点,科学搭配普法菜谱,实现菜单式普法。
“带面”,突出形式创新
为彰显普法效果,积极创新普法形式,力求实现“带面”的效果。利用农闲时节以及产业联盟活动契机适时普法,在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全过程中对群众进行法律熏陶;在坚持普法工作队“送法下乡”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开展“普法沿边行”“普法大赶集”活动,以流动小电影、“八音坐唱”演艺、双语普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让农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各级媒体上开设法治宣传专栏,刊载相关法律知识。制作公益广告、海报、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法治宣传产品,开展“智慧普法”,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将生活中常见的、普遍的,群众关心关注的矛盾纠纷、社会公德等案事例以小短剧加法条解说的形式开展线上普法,实现“线上+线下”,无死角、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罗平县共计开展基层干部专项法治培训90余场次,4200余人;开展入户宣传2600余户;开展法治宣讲80余场次,惠及群众1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