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普洱边境管理支队紧扣“三下降一扭转”工作目标,认真落实专项普法各项要求,聚焦普法强基工作重点,发挥“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工作经验,整合各级普法资源,与多部门联动,积极探索创新运用普法新模式,在开展日常性、集中性普法工作的基础上,突破法治宣传载体壁垒,从“小切口”入手构建多维立体化普法格局,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普洱边境地区蔚然成风。
“嵌入式”普法锦囊,打造“行走的法治宣传”品牌
立足普洱边境地区实际,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把专项普法作为重点项目系统推进,在基层警务、边境检查、边境管控、执法办案、社会治理、窗口服务等各项边境管理工作中贯彻法治宣传教育,18个边境派出所在“云南省一标三实综合应用系统”累计录入实地普法工作数据11072条,排查矛盾纠纷239起,化解229起,跟进管控10起,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6%。
联合驻地党委政府、各级普法队通过法律培训、以案释法、面对面精准普法等方式,在边境地区105个行政村定向培养并报送司法行政部门申报“法律明白人”资格认证525人,制作发放群众喜闻乐见、色彩多样、印有法治宣传内容的文化衫、围裙、帽子等5000余件,发动其他市级挂联单位共同印制,群众穿上多彩法治文化衫犹如“行走的法治宣传”,与普洱美丽的风景、丰富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共创法治边境的美好画面。
“融入式”普法锦囊,构建法治边境、平安边境
将开展专项普法行动与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在实体化运作“云南省边防普法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暨勐马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勐啊边境法治教育基地、江城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制作法治宣传标语标牌421块(条),安装在边境地区抵边村寨、重要路段、国界线附近显著位置,让群众和过往旅客能随时看到法治宣传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治意识。
整理发布“以案释法”案例6起,线上普法短视频7部,利用LED显示屏、横幅、便民服务厅大屏、乡村法治专栏等,推广“12348法律服务热线”“12367国家移民管理局服务热线”和支队24小时接收违法犯罪线索举报热线,形成学习法律、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让普法宣传与边境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真正融入群众生活圈。
支队原创《举报跨境违法犯罪奖励来了,请查收!》《普法强基|为什么不能偷渡?》《致辖区群众的一封信》等普法信息被各级普法队员、边境地区群众广泛转发点赞,累计浏览量达20万人次。
近年来,普洱边境管理支队边境辖区共有2个边境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边境村被命名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42个边境村被命名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穿透式”普法锦囊,唱响边境普法“好声音”
大喇叭、小喇叭在普洱边境地区人人熟悉、日日播放,普洱边境管理支队各边境派出所充分利用这些“小家伙”定期播放贴近群众的法律法规、普法歌曲,并配合少数民族辅警、联防队员、村组干部的“双语普法”,在连接“村村通”乡村广播的地方共同唱响边境普法“好声音”。
开展“警民同心、夏季同行”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将“双语双边”普法作为与越南、老挝对口边境管理部门警务合作中的重要内容,在边境联合管控、联合巡逻等工作中对双边边民群众开展法治宣传,外方军警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查获案件4起。
此外,在边境社会治安巡逻中,民警利用警车小喇叭宣传农村常发的“酒、气、财、情”法律纠纷防范化解知识,被当地群众称为最具“烟火气”的普法方式。同时,在进出普洱边境地区的检查站、执勤点,利用广播播放边境管理法治宣传内容,告知过往旅客遵守进出边境地区法律规定,依法配合边境检查,并在例行执法中穿插普法内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沉浸式”普法锦囊,营造全民参与普法格局
新调整15名民警担任边境地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定期对全支队82名法治副校长开展履职培训,按照每月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校园周边安全治理等工作,区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节点,积极开展“警校共育”“护苗联盟·绿书签行动”等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延伸拓展“警营开放日”“界碑普法”“巡边普法”等校外普法活动,携手学校、家庭推动构建“教导学生学法、引导家庭守法、辐射社会尊法”的良好局面。
与边境地区群众组建红袖标普法队、女子普法队、双语普法队、护苗联盟普法队,通过开展文艺汇演、以案释法、有奖问答、巡回审判联合普法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度,将单向灌输式普法转变为双多向互动、全民参与式普法,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80余场次、边境地区受教育群众达16万人次,通过群众举报查获案件187起,发放奖励经费194万元。(王 媛、周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