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强基在行动 > 正文
精准聚集,以“小切口”打开“大普法”
发布时间:2023-07-25  责任编辑:符晓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迪庆州维西县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结合县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普法方式,努力实现“三下降一扭转”工作目标,大力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助推专项普法行动走深走实。

聚集“三个工作法”,助推专项普法走实

紧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盯短板弱项,抓实“小切口”,解决好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题,着力打造“订单式”普法课程,开展“见缝插针式”普法宣讲,有效防止小矛盾引发大问题、小纠纷激化大事件,力求“1+1>2”,切实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提质增效。

用好项目工作法,跑出普法强基加速度。压实普法责任,对普法工作项目列出清单,实行销账式管理,对所列清单的目标成效、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逐条逐项推进落实,明确“普什么、向谁普、谁来普”,将宏观的“说教式普法”转化为具体的“清单式、案例式普法”。

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借助校园开展运动会等活动为契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防范校园欺凌等为重点普法内容,通过典型案例以法治副校长分片包干、学生角色扮演、普法宣传班会、检察开放日、观看宣传片等方式开展沉浸式校园普法。

针对矛盾纠纷突出的重点人群,实行矛盾纠纷销号管理模式,通过“敲门送法+案前解纷”,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激化前,有效降低因矛盾纠纷引发恶性事件的概率。

针对偏远山区法治意识淡薄群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缉枪治爆、禁种铲毒为重点内容进行普法。

针对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等重点人群,强化日常管理措施,不定期开展重新犯罪、收监执行等警示教育,确保“两类人员”不重新犯罪和危害社会。

针对县内民族群众居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培育双语法律明白人、成立双语普法队,用傈汉双语、纳汉双语等方式进行普法宣讲。

用实一线工作法,架起普法强基连心桥。抓好普法宣传“最先一公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巡回审理+庭后普法”,将巡回法庭案件审理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以具体案例为教材、以案件本身所涉及的问题为切入点,把法律法规讲深讲透。通过讲身边人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确保群众能够听得懂、坐得住、传得开,切实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真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宣传效果。

用活典型引路法,打开普法强基新大门。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普法”工作模式,成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先锋为主力的普法队伍。

通过培养党员“法律明白人”、党员普法带头人和开展法治主题党日、将普法宣传融入“三会一课”等,不断推进党建促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争当学法、普法“第一人”。通过头雁引领、先锋开路,支部结对共建,由党员干部带领团员、志愿者、群众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让法律法规与民风民俗、公序良俗充分融合,从小切口小细节入手,引导村民遇事找村组、维权靠法律。

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不断进行内部发掘,把好的经验做法“请进来”,通过人与人、户与户、村与村的经验交流而“走出去”,在学以致用中实现普法典型经验引路,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大普法氛围。

聚焦涉酒重点人员,助推专项普法走细

维西县民族群众居多,民风淳朴,素有“以酒待客”的习俗。但近年来,因过量饮酒、强行劝酒等不当行为引发的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问题屡见不鲜。

为坚决遏制因饮酒引发各类不稳定因素和刑事案件高发态势,切实降低命案发生率,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维西县对辖区存在涉酒风险和存在酒后行为习惯异常人员进行全覆盖入户排查,深入开展为期一年的涉酒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及时成立涉酒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维西县涉酒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发布《维西县文明饮酒倡议书》,围绕7项主要工作任务和20条工作措施,采取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方式,形成“四包一”工作机制,对全县10个乡(镇)和11家主要部门的组织贯彻落实提出了具体分工。

广泛征集并编制印发《维西县酒后典型案例集》,拍摄推广《珍爱生命,文明饮酒》普法快板视频,通过“以案释法”敲警钟。

分类施策,对涉酒重点人员开展“一对一”精准普法宣传,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