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进一步增强民族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昆明市富民县结合实际,以“123”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普、线上线下同步普、送法上门集中普等方式将法治宣传与民族团结紧密结合,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双语普法宣传活动,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民族聚居区平安和谐稳定。
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组建一支队伍
领导干部“带头普”
富民县组建由10名民族领导干部组成的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民族普法工作队,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队长,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担任副队长,成员为各成员单位苗族领导和一般干部等8人,实行队长负责制,负责对普法强基工作的全面统筹、调度等工作。采用少数民族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的方式,深入民族村寨开展“双语普法”。
统筹多方力量资源,抓好两线宣传
线上线下“同步普”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抬头可见、随处可学”的浓厚氛围。以“线上+线下”方式,向全县人民深入宣传法律法规。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刊播公益广告、宣传栏、LED 显示屏、村村通、悬挂标语等方式营造普法强基浓厚社会氛围。
利用微信平台推送法治信息,制作普法口袋书并发放至各地,通过县法治主题广场、大型活动和网格下沉走访等方式深入社区、中小学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电子屏滚动播放频次达1.5万余次。
组织抖音、快手宣传员 81人,以“平安富民”平台为载体,发布宣传信息、视频共300余条,在抖音号发布原创宣传视频 26 条。全县配置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 86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工作目标。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运用三种方式
送法上门“集中普”
富民县普法强基补短板民族普法工作队、县普法强基指挥部及县法院相关人员,在款庄镇对方村委会马鞍山村活动室与苗族群众开展一场接地气的“法治进乡村”“双语”普法宣教活动。
富民县工商联用双语宣讲交通法规知识,以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进一步调动民族群众知法、懂法的积极性,用身边发生的典型交通案例,讲解了酒驾、不系安全带、农用车违法载人、驾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教育警示民族群众时刻不忘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争做文明出行的践行者,确保苗族群众听得懂、易理解、记得住、用得上。
富民县第五工作队队员,县法院法官及干警结合法庭受理矛盾纠纷类型,有针对性地向苗族群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内容,通过发生在民族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针对性对进行解读,就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0余人次。
自普法强基工作开展以来,富民县普法队员通过网格化排查,为25名苗族群众解决了5万元的“薪愁”问题,同时也化解了一批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等。下步,富民县将以法治宣传为载体,充分发挥政法、统战、民宗部门职能作用,加大“防范+普法”“矛调+普法”“精准定位+普法”“维权+普法”“重点时段+普法”力度,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为助力全县民族团结提供更精准有力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为平安富民、法治富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