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大理市海东新区大剧院舞台上,一双神秘的手在扑克牌中游刃有余,转眼间三张8、三张K、三张A摆放在桌子上,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紧接着,大理市公安局民警改编的歌曲《无间道》拉开了“红色引领赋活力·普法强基保安宁”——第二届海东新区“警校联动”共建“无诈校园”反诈主题宣传活动文艺汇演的序幕。
此次宣传活动目的是深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加强源头治理和社会宣传教育防范,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高发态势。
据了解,自2011年大理技师学院进驻新区至今,海东开发区现已汇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技师学院、大理职业护理学院三所高等院校,大理市金秋墨弦书院中学、大理市北附育英中学两所中学及大理市墨弦实验小学,长期在校师生3万余人。为适应海东新区新发展、新要求,2021年成立大理市公安局海东新区派出所。
因辖区校园众多,大部分在校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不强,导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校园内频发。据统计,自2016年首起涉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辖区发生,电信网络诈骗一直在该辖区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严重侵害了在校学生的财产、人身安全。经研判,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占辖区刑事案件比重为53%,共造成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通过民警制作的问卷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在校大学生依然存在部分学生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方式、特点和手段不熟悉情况,忽略了社会层面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导致自我防范意识薄弱。
大理市公安局海东新区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精准研判分析各类网络电信诈骗案情、特点及规律,制定出“三步走”工作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目的是彻底扭转电信网络诈骗被动宣传方式,转换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模式,在学习对象的“学”与“被学”上下功夫,采取改变传统宣传模式,放开公安机关宣传发动主体地位,通过在校学生急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行为特点,主动让开宣传阵地,让学生自己走上宣传舞台,将公安机关反诈宣传“主导者”角色转换为“引导者”角色,将辖区各院校学生“要我学”角色转化为“我要学”角色,采取引导方式让师生主动学习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将广大在校师生推送至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发动第一线。
为深入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切实提升广大师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各院校的高发态势,在党委政府和海开委的大力支持下,大理市公安局海东新区派出所积极协调辖区内各院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组织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系列活动。
4月以来,向各院校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收到6所院校各类书画、书法作品一万余份,并对征集的原创反诈防骗主题文艺作品进行评比,将评出的优秀作品在辖区各院校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人员密集区域进行展示宣传。
文艺汇演当晚,民警和同学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魔术、歌曲、舞蹈、情景剧、相声、演讲等多形式,解析常见的校园电信网络诈骗,讲述常见的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及预防方法,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反诈防骗能力,从源头上杜绝了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通过普法强基进校园活动,让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艺作品的构思、创作、评比和展示全过程,让学生们既当受教者又当宣传者,对各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有了更深入、更加全面地了解,提高防诈防骗能力,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通过改变以往的教育宣传模式,将宣传主体进行转换,辖区内各院校网络电信诈骗发案得到明显控制。2023年春季入学至今,辖区七所院校共发电信诈骗案件四起,受损金额2万余元,虽偶有发案,但绝大多数学生防范意识得到加强,电信诈骗防范取得阶段性成效。”大理市公安局海东新区教导员何文东向记者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