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两级法院结合“为群众办实事法院”创建活动和“八五”普法实施,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创新普法形式,为普法工作增添新动力。
强化组织领导高度,共写普法“新篇章”
召开推进会进行专题学习和安排部署,通过法庭巡回审判、庭审观摩、法治宣传等以案释法,举行“普法进校园”法治宣讲启动仪式,全市法院共164名干警在145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或法治班主任。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党组领导、办公室主抓、业务庭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日常学法用法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实地下沉督导,按照“全年不少于6次,每次不少于15天”的标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交叉履职”的思路,将全市法院273个挂联各村的工作小组调整为普法小分队,每月定期开展工作。
强化制度保障。建立“责任清单”,明晰工作职责,对下沉普法工作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调度”的工作制度。
强化经费保障。将普法工作经费纳入中院年度财务预算,改扩建文化长廊、院史陈列室、廉政文化室、图书室、诉讼服务中心、智慧司法展厅等公共活动场所,制作宣传标语、普法资料及物品,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实施。
聚焦主责主业广度,共创普法“新阵地”
加强诉前调解,建成诉调对接中心15个、特邀调解组织151个,与155个重点行业部门建立联动化解机制,聘用273名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开展委托委派调解工作。开展“送法进校园”50余次,以司法普法助力未成年人守法。2022年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70件,340人,案件数同比下降36.57%,犯罪人数同比下降26.7%。
狠抓乡村社区普法。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37个人民法庭布局优化调整并实质化运行。加强一站式多元纠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司法服务。建成“石榴籽”、家事调处中心等特色调解室10个,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一审调撤率为69.79%。
狠抓“线上”普法。裁判文书网公布裁判文书2366篇,将庭审直播打造为普法课堂,开展庭审直播1126件。
狠抓群众普法。开展“百场培训、百场普法、百场庭审”活动,把庭审现场“搬”进乡镇、社区、田间地头和学校,让广大群众和师生“零距离”感受法庭现场。截至目前,昭通两级法院共开展巡回审判或公开宣判进乡村1.9万余次,巡回率达到84.53%;两个民族乡镇的巡回审判率达到85.43%。利用公开庭审和“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庭审14次,让法庭成为法治宣传的主阵地。
创新普法载体融度,共建普法“新领域”
着力打造优质司法活动中心,含12个科技法庭、3个调解室、12368诉讼服务热线、邮政集约送达、律师工作室、母婴室,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的多元诉讼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提供法律服务累计达1000余人次,制作宣传手册和画报开展诉讼风险普法。
利用法律“六进”活动抓好全民普法。深入县、乡、村开展主题宣讲,开展“送法进校园”及法治宣讲活动203场,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到靖安移民安置区、幸福馨居等为社区居民及周边商铺开展“送法进社区”普法宣传80余场;通过走访、调研、座谈、法治讲座等形式深入企业10余次。
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抓特色普法。制定工作提示单,利用春节、学雷锋日、妇女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节日,围绕宪法、刑法、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2000余份。
利用媒体融合抓案例普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引导干警关注“依法治省”“云南普法”“长安昭通”“昭通普法”等微信公众号,拓宽《昭通法苑》、昭通法院网及公众号的职能优势,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典型案例和工作动态,形成宣传合力。
今年1月至3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22554件,同比下降18.26%;新收案数由去年的20551件下降至19143件,同比下降8.26%;审执结各类案件14902件,同比上升17.6%。全市法院一季度审判工作同比呈收案下降、结案上升、结案率上升态势。提高审判质效,抓牢抓实“普法强基补短板”,加强全民法律素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昭通、法治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