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强基在行动 > 正文
红河河口公安:“沉浸式”普法 “四大亮点”走“新”更走“心”
发布时间:2023-05-19  责任编辑:资朗

自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以来,红河州河口县公安局结合实际、统一思想、精心部署,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法治宣讲80场次,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品4万余份,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

“瑶汉双语”普法出实效

河口城关边境派出所充分发挥当地民辅警会说瑶族话、“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成为普法宣传员,利用每月联合巡逻契机,深入辖区街道、商场、口岸等人员聚焦区域,通过“瑶族语+汉语”的形式,用“双语”开展普法宣传,配以形象生动的普法宣传手册,让民族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也让传统的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暖民心。

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走上“沉浸式”讲堂

把握线上网课重回校园生活的开学契机,深入边境各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工作,河口县公安局30名优秀民警担任了辖区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

这些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与学生亲切、直观地开展互动,上好“开学第一课”,为学生扣好法治“第一颗扣子”。民警将课堂从教室搬到操场,积极探索沉浸式情景体验课堂,警灯闪烁中,孩子们排成一列,由民警轮流抱上警车,体验成为一名“小警察”的感觉,或警察、犯罪嫌疑人角色扮演互换,这种简单的互动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尊重司法的种子。

“法治夜校”点亮村寨普法路

桥头边境派出所针对问题短板,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创新方式,结合春耕农忙的实际情况开设“法治夜校”,利用群众夜晚闲暇时间,用群众听得懂的方式释法说理,让群众可以白天农忙、晚上“充电”。

民警提前做好功课,通过走访调查及发案数特点,分析了解辖区群众的法治需求,重点围绕电信诈骗、养老诈骗、跨境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等主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群众答疑解惑,真正做到用“小案件”诠释法治“大道理”,引导群众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挑选懂民族语言的民辅警组建双语普法宣传小组进驻“法治夜校”担任老师,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法律知识说清楚、讲明白。

“送考下乡”交通安全宣传紧跟随

既是“送考”,又是送知识、送安全。河口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实际问题,持续推动摩托车驾驶资格考试进乡村的同时,结合乡村交通现状和群众出行特点,以拉家常、现场咨询交通安全知识、摆放宣传展板、讲解剖析事故案例、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等形式,面对面向群众讲解有关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常识。重点分析乡村普遍存在的农用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驾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交通陋习和交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