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强基在行动 > 正文
昭通大关:打好“六抓六强”组合拳 助推普法强基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3-04-11  责任编辑:资朗

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昭通市大关县聚焦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开展精准普法,打出“六抓六强”组合拳,力求出真招显实效。

抓学习 强认识

深刻认识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展普法强基工作是全面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层基础的保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的前提、补齐基层法治建设短板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进单位、进企业、进村组、进家庭和到个人。通过普法宣传,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学习法律、敬畏法律、运用法律的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

抓统筹 强结合

针对农村工作纷繁复杂的具体实际,全县上下一盘棋,多方发力,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等工作,强化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深入开展“昭通政法挂千村”活动,建立“村(社区)吹哨、政法干警报到”的工作机制,将285名政法干警、信访干部分别包村挂联88个村(社区);扎实推进“小小探头连万家、乡村振兴平安行”活动,动员群众安装家庭式平安探头,有效提升农村智治化水平。进一步整合“法律明白人”、驻村工作队等资源力量,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有机融入日常工作中,让法律知识融入百姓生活。

抓重点 强精准

大关县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逐一“过筛子”,将近年发生过命案和信访问题突出的乡镇作为重点普法区域;将初中文化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八类”特殊群体、农村“三留守”人员等十四类人群作为重点普法对象,通过全面深筛细查,全县共精准确定重点普法对象2.5万余人。

聚焦短板弱项,突出工作重点,在村(社区)建立普法重点人员台账清单,加强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原则,分别制定帮扶方案,从思想情感上教育引导、从生产生活上关心帮助,做精做细服务管理工作,坚决防止特殊群体肇事肇祸事件。

抓队伍 强素质

结合“向谁普、谁来普、怎么普”,组织普法队伍参加省、市、县普法强基专项行动系列培训,着力提升专业普法队伍能力素质;推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法治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

以职能执法部门为主体,建好专业普法工作队,将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等人员全面纳入普法宣传队伍中,用活基层普法工作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普法工作更接地气。

抓聚合 强内容

在主要路口、村组干道、人员密集等地方,选取适当位置制作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依托“云南法制宣传资源库”,因地制宜建立大关县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制作富有特色的法治宣传产品,拓宽资源供给途径,实现从单一型普法向复合型普法转变。

采取“以案释法、地摊普法、方言普法、上门送法、双语普法、文演送法”等多种普法方式,让普法对象易于接受、喜闻乐见,通过“扫盲式”接地气的普法,找准法治差距,补齐法治短板。利用应急广播到村到组的优势,定时段为群众播报法律知识,当前,全县各个角落都有法治声音。

抓责任 强实效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挂钩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要求,结合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挂联帮扶,建立县乡村三级普法网,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挂钩村开展宣讲;乡镇主要领导包保乡镇所辖村组,指导村组开展普法工作;着力将网格打造成为感知社情的第一触角、防范风险的第一防线、化解矛盾的第一阵地、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纳入县委专项督导,分别由处级领导负责乡镇,专项办主任、副主任负责县直部门,对工作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督导成效、宣讲情况等将作为普法成效纳入全年普法工作考核,倒逼各乡镇、各部门推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