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营造浓厚的法治环境,文山州麻栗坡边境管理大队紧紧围绕“谁执法 谁普法”的工作主线,抓实措施,让普法永远都在进行时。
讲好开学“第一课”,系好人生“第一扣”
为进一步提升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和良好引导,切实抓实“千名干警挂万班”普法活动,辖区民警以“第二班主任”的身份纷纷入校,以“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切入点,给学生们送上“开学法治第一课”,在课前民警根据学生年龄参差,收集整理多种多样的宣传题材,以编排朗朗上口的普法顺口溜、播放动漫画片、PPT课题讲解、观看典型案例短视频、现场互问互答等不同的讲课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让法治意识入脑入心。“第二班主任”们还通过现场向学生展示队列动作、开展警犬科目演示,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移民管理警察的过硬作风,激发对动物的爱护意识。
“以案释法”出疗效,“火塘夜校”暖民心
为了让辖区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和法律的威严,该大队结合实际,以拍摄小视频、情景演示、联合法院、检察院开展巡回法庭等形式进行“以案释法”普法活动,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群众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心有戒尺,行有所虑。
麻栗坡群众素来有围炉烤火的习惯,燃上几根柴火,支起大水壶,夜幕降临,火光融融,喝起特色烤茶,民警充分利用当地这一民俗习性,在村民晚饭后闲暇时光间,来到村子里与辖区群众围坐火塘烤火喝茶,以“拉家常”“谈天地”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推送最新时事政策、化解日常矛盾纠纷、普及与村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温暖的火塘边进一步拉近警民距离,也让村民们学习法律知识。
法治宣传覆盖广,“普法阵地”显成效
在法治宣传的路上,该大队积极主动探索法治文化建设新思路,不断延伸拓展法治宣传教育新阵地。
增设横幅标语、宣传栏,打造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宣传长廊,运用法理名言、法治漫画、法治雕塑等多种元素,将宪法、民法典、边境管理法、禁毒法等法律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给群众,确保寓法于景、寓教于乐,让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循法。
自“矛盾纠纷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城关边境派出所探索出来一个具有“城关”特色的普法阵地,民警在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又将普法宣传工作融入其中,对“走进来”或“走出去”的群众进行“对症下药”式普法,群众不懂什么就普什么,问什么就答什么,让群众对调解结果满意同时也对普法工作满意。
民警送法入村户,“多语普法”得人心
结合麻栗坡民族群众聚居、乡村“三留守”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居多的特点,各单位有效采用“汉语+民族语”宣传模式,将当地会民族语言的民辅警纳入普法小分队中,在下沉村寨、入户走访时用群众熟悉的民族语言把跨境违法犯罪、预防电信诈骗、养老诈骗、妇女儿童防拐、打架斗殴成本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讲的通俗易懂。同时,民警将外出务工人员统一组建微信群定期通过视频交流、短信文字的形式进行普法,及时消除在外务工人员安全隐患,有序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