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强基在行动 > 正文
昭通:普法强基春节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3-01-15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日,昭通市抓住外出人员返乡过春节“黄金月”有利时机,抓力量整合强载体推动,补普法短板强法治根基,多形式全覆盖开展普法,守护基层平安,营造浓厚的平安法治春节氛围。

法安乌蒙,开辟普法新天地

昭通充分认识到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安排部署的重要抓手。昭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普法重点、高效务实推进,年前开展“会会讲故事、村村有标语”宣传活动,每月召开调度会至全市150个乡镇,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议《昭通市普法强基补短板十条措施》,把普法强基工作融入法治昭通、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筑牢法治之基。

法护千村,基层普法在行动

“会会讲故事、村村有氛围”以政法挂千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专兼职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村支书和村民小组长为重点,利用农村红白喜事、基层会议、群众聚集场所等开展普法活动,把法律知识和立德树人理念送到了人民群众身边,潜移默化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昭通市委政法委“挂千村”干部针对醉驾缓刑人员介绍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等犯罪构成要件及触犯带来的法律后果,再次为醉驾缓刑期人员敲响警钟。

巧家县采取“敲门送法入户”,制作法治宣传标语、宣传单、手册,通过组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火塘会等方式,普法宣传活动,向群众宣讲身边的“法治小故事”。水富县采取“走访摸排+部门联动”深入一线排查矛盾、调处纠纷、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行动践行担当,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事实检验成效。

法进万户,重点群体受教育

用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窗口期,建立“家门—车门—厂门”的全过程法治宣传教育,借助多种平台,借助群众会、院坝会、朋友圈、网格群、敲门送法入户等方式引导大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彝良县坚持学法普法从“娃娃”抓起,通过孩子学法带动家长遵法。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横挂布标等形式在公共场所播放、悬挂本地区原创法治宣传标语,扩大普法宣传面,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宣法、讲法的浓厚氛围。鲁甸县在服务卯家湾移民搬迁安置区实践工作中,针对家庭教育引发的故意伤害案,开展回访普法说理教育。

法润佳节,村寨乡邻沐春风

紧盯农民工返乡过年高峰期,抢抓春节普法宣传的最佳时机,组织开展撰写普法治春联、普法宣传标语、讲解普法故事、警醒婚恋纠纷严重后果等面对面普法工作,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启发群众以德为先,以德立世,以德齐家,以家庭平安为荣,实现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开门红”。

镇雄县抓“节点”普法,开展“送法温暖返乡群众”活动,对返乡人员组织入户调查,进行面对面方式普法,农村红白喜事支客师利用大喇叭喊话,不断提高普法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永善县以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过节和集中召开就业招聘会的有利时机,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春节前法治集中宣传活动;绥江县将传统春节民俗与法治文化教育相结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为群众送法、送福、送春联。在“矢志不渝110,新征程上保安宁”中,为群众答疑解惑,形成警民互动的良好氛围。

近期,昭通市围绕和谐春节、平安过节,紧盯普法重点和群体,强化宣传针对性和时效性,平安法治建设逐步推进,和谐乡村治理成效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黄 佐 唐 燕 李 健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