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平安建设 > 正文
于细微处见真章——五华区莲华街道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实现连续5年“零命案”
发布时间:2023-09-12  责任编辑:汪雨春

每逢夏季,蓝花楹就在春城昆明竞相盛放。那条刷爆朋友圈、氤氲在紫色花雾里的长街教场西路,所辖于五华区莲华街道办事处。如今花期已过,紫色云霞换作一片绿荫。

生活在莲华街道,不仅能在夏季欣赏到盛开的蓝花楹,还能在每一天享受到安宁祥和的生活,连续5年“零命案”,就是这个街道交出的平安“成绩单”。

莲华街道辖区面积17.33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常住人口16.9万人、流动人口5.8万人,老旧小区、学校众多。在复杂的治安状况下这份成绩如何取得?这得益于莲华街道全面整合资源力量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积极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所做的努力。

“一站式”受理 调处矛盾更高效

“谢谢你们!这笔‘血汗钱’被拖欠了那么久,终于拿回来了……”2022年底,莲华街道综治办负责人接到电话,农民工张某某在电话那头连声道谢。

2022年1月,莲华街道辖区内某“烂尾”住宅建设项目经资产重组后,二期工程建设重新启动。受雇于一期工程的70余名农民工迟迟没拿到工资,项目负责人杳无音信。2022年12月19日,工人们来到莲华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请求街道为他们讨回薪资。

了解情况后,莲华街道立即联系五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辖区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召集一期项目负责人、项目资产管理人、二期项目负责人和讨薪工人代表,召开现场会,“九方”座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派出所民警维护现场秩序、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参与、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在多方协调联动下,70余名农民工最终成功拿到200余万元的工资,矛盾纠纷就此化解。

这是莲华街道充分运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莲华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面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派出法庭、综治、信访、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及社区的调解资源,广泛凝聚多方力量,实现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有效提高街道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 

同时,莲华街道为“一站式”矛调中心配备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依托“12348云南法网”“云智调”及后台系统、人民调解满意度回访评价小程序等,实现线上申请、线上受理、线上调解、线上答复、结果反馈、一网通办,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在家里实现“一掌通办”。

“我们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基层内外联动、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格局。”莲华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介绍,近5年来,辖区共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82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27件。

“全链条”服务 帮扶解纷在基层

“付老孃来了!”刚走进小区大门,“付老孃”就被街坊邻居团团围住,有人找她聊家长里短,有人特地来找她办事。

居民们口中的“付老孃”,就是家喻户晓的调解能人——莲华街道学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付艳红,也是“付艳红个人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

“因为我爱管闲事,所以大家就喊我老孃。”付艳红清楚,这个称呼饱含着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付艳红是个“乐天派”。面对当事人焦虑、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她总是耐心倾听,给对方一个宣泄的“出口”,摸清当事人的真实诉求,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争取一个“和”的结果。

她是个不知疲惫的“工作狂”。在外休假、半夜熟睡中、亲友聚餐的饭桌上……“5+2”“白+黑”,无论何种情况,只要辖区群众需要,付艳红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每个月的电话通话时长都在1000分钟以上。

她还是个爱管闲事的“热心肠”。2008年,辖区的孩子小丽(化名)父亲去世、母亲入狱,只能和外婆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拮据。付艳红为小丽申请低保、联系学校,找老师补习功课,经常带小丽去探望母亲……就这样坚持了8年,直到小丽长大成人、顺利工作。她在辖区认了4个“干女儿”,都是受过她帮助的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的认可,就是社区工作最大的价值。”从事社区工作20多年来,付艳红累计调解上千件矛盾纠纷,确保辖区无激化案件、“民转刑”案件发生,有力维护了辖区稳定。

怀揣这份对调解工作的热忱,付艳红对女儿言传身教,女儿也成为一名社区人民调解员;带出了一批徒弟,把教场中路社区党委书记袁媛“领上了路”,成为调解能手。

近年来,莲华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资源力量,专兼职调解员、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出租房和流动人员协管员、法律顾问、综治网格员等组成了一支780多人的调解队伍。如今,越来越多的“付艳红”走进社区,把群众当亲人、助群众化积怨、帮邻里添和谐。

“吹哨式”解忧 排查隐患更多元

今年5月上旬,五华区莲华街道网格员在巡查网格时,发现龙泉路龙泉住宅区机动车道上一处路面发生部分塌陷。由于车流量较大,且塌陷路面临近公交站台及十字路口,给周围居民出行造成不便。

网格员从路旁移来警示锥桶,拉起警戒线,并守在路边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同时,网格员拍下隐患路段画面,将情况反映给莲华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集结哨”立即吹响。交警一大队、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迅速响应“哨声”,派出民警和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排查隐患、处理问题。

经现场查看,判断该塌陷路面系重型车辆碾压所致。确认路况后,五华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工作人员与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取得联系,安排工作人员立即修复塌陷路面。同时,交警一大队对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对过往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分流疏导,确保交通安全。经过多方合力处置,塌陷路面回填完毕,恢复正常通车。

从“哨响”到响应,再到圆满“销哨”,问题从发现到解决,仅用了短短几个小时。

这是莲华街道充分运用“网格排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解决社区问题的生动实践。群众“点单”、社区“派单”、职能部门“接单”的治理模式,在辖区“落地开花”。

近年来,莲华街道划分了138个五级综治网格,配备138名网格长、195名楼栋长、693名网格员,对突发纠纷苗头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理,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截至目前,共处置各类苗头问题528件,成功解决“二环北路与盘江西路交叉口车辆逆行、混行”“学府路主干道路面裂缝、坑洼”等问题。

莲华街道矛调中心还创新思路,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机制为统揽手段,与中海物业等驻辖区106家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共驻共建。2023年以来,召开专题会58次,列出问题清单17条,先后解决了盘江西路占道经营及脏乱问题、酒吧扰民等矛盾纠纷10余件,把大调解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融合,形成平台赋能基层治理的良好局面。

漫步莲华街道,莲花池公园内静谧清净,教场中路上绿树成荫、居民和谐、邻里和睦……“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已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