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永仁县以矛盾纠纷化解“能”、社会治安“稳”、执法满意度“高”、司法公信力“强”、基层治理效果“好”为目标,筑牢党建引领阵地,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聚焦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痛点、难点和薄弱点,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促使基层最小单元发挥最大合力。
“领头雁”主战,激活调处一盘棋
县委书记发挥引领示范,带头下访,以身作则化解矛盾纠纷,给全县领导干部落实矛盾纠纷“五级包保”制度带了好头、做了榜样。
当事人纳某与农村信用联社业务员因在贷款偿还过程中发生纠纷,经信用社和乡、村多次组织调解无果。维的乡党委政府按照永仁县“三色识别”法进行研判,将此纠纷列为“红色”高风险矛盾纠纷(可能引发重大风险隐患)上报至县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按照“365”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要求,永仁县委书记吴亚峰同志主动担当,自己认下了这块“硬骨头”。
2月20日
“老表,我叫吴亚峰,是我们永仁县的县委书记。这次来你家坐坐,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吴亚峰走进维的乡大保关村一名信访纠纷群众家与其亲切交谈。当事人热情介绍家里情况,“我们老一代的工程人赶不上时代,慢慢就没得事情干了,只能在家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吴亚峰鼓励他道:“老表,这么多年你们真不容易,现在我们国家科技发达了,自然就会淘汰一些行业,但是你也不要泄气,这次来,还想对你跟信用联社这边的矛盾纠纷做个化解。”吴亚峰谈到此次入户走访的主要话题。
3月28日
吴亚峰再次带领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维的乡人民政府、县信用联社的负责人来到当事人家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导和以案释法,当事人纳某终于释怀,并初步达成了调解意向。
5月11日
吴亚峰认真按照“落实包保、入户化解、定期回访”的工作流程,再次来到纳某家进行回访,纳某精神状态和思想认识明显好转,还挽留大家在家中吃饭。
三步工作法,开启调处“新引擎”
2022年以来,永仁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三色识别、六措闭环、五级联保”工作法。
三色识别,拉响风险隐患“警报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户为单位,逐户逐条对照纠纷类型和重点人员情况进行排查,根据矛盾性质、积累时间、冲突烈度、当事人情况及其他辅助信息,以三色识别法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研判、分类建档管控。
六措闭环,集成服务管理“全链条”。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乡镇按月对辖区所有风险家庭户进行认真梳理,对新增加的风险矛盾纠纷进行登记,对化解销号的开展入户回访,按照“登记录入、分色建档、落实包保、入户化解、核实销号、定期回访”工作流程,实行清单管理、线上线下管理、销号管理,形成环节无缝衔接、闭环管理。按照“一个调解小组、一套化解方案、一套稳控措施、一个化解时限、一个化解结果”的“五个一”调处化解机制要求,逐一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及化解时限,及时组织调处化解。
五级联保,织密排查化解“责任网”。对红,黄、绿三色识别出的风险隐患和特殊人群管理,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驻村县级单位联村(县级职能部门联户)、村党总支书记包组、村(居)民小组长包户的“五级联保”责任制,逐户、逐人落实党政领导包案,做到“包情况掌握,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
紧盯责任,确保矛盾纠纷“调得了”
结合常态化开展“四万三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驻村队员积极发挥普法宣传员作用,开展法治宣讲300多场、受众1.7万余人次,走访群众1.6万余名,领导干部带头下访和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源头预防治理,妥善化解和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有效预防群体性上访、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恶性案件发生,全年调处矛盾纠纷2380件,调处成功率达96.15%。
县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咬定目标不放松,近日召开的全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题会议强调,要科学设置、优化网格,进一步整合网格力量,借鉴基层末端救援力量整合模式,调整充实村社区网格力量;组建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评定星级调解员,通过中心指派、平台推送、群众点单的方式分类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实现包调分离;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盯紧重点人员、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将排查责任落实到网格、落实到村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