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祥和街道顺和社区辖区内住有36个少数民族,居民7809户、25068人。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文化习惯差异大,日常矛盾纠纷较多,社区矛盾调处能力较弱。顺和社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引领,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共治共享、文化共融”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路径,营造了和谐共融的社区环境,有效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
织密党建引领“服务网”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模式。
提升社区“聚合力”。设立1个社区党总支、12个小区党支部,发展党员155名,优化建成集法律服务、矛盾调解、民意收集、志愿服务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连心桥”作用。
搭建自治“小内环”。强化党组织触角延伸,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小区上,把党员放到业委会、物业、银发监理会中,推动红色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居民、群团组织形成自治闭环,有效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物业服务等突出问题,激发社区自治内生动力。
构筑共治“大外环”。建立“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参与”融合调处机制,做精“1+1+N”网格模式,推动法院、公安、司法、住建及公益组织、社工组织等27家部门共驻共建,通过“订单式”推送、“组团式”整合、“项目化”调处,实现问题“看得见”“防得住”“管得好”。
绘就纠纷化解“共治圈”
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全新理念和思维推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方式、手段创新,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就地化解”。
构建“多元化”工作体系。成立社区法治服务中心,构建三级调解组织,建立“4+N”联调工作机制,以街道、社区、派出所、司法所4家单位为“固定班底”,按需整合N个职能部门参与排查、调解、治理,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发现、研判分析、多元多层次化解的工作体系,有效把纠纷消除在萌芽、吸附在基层、化解于无形。
打造“多功能”工作平台。以创新思维推进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依托综治中心把24小时警务服务超市、“云解纷”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远程探视系统、“法律超市”、社区警务室等资源统筹为一体,真正落到社区,让各类法律、警务服务“唾手可得”,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条块结合。
形成“多维度”工作经验。通过“组团式”建立调解队伍,凝聚社区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多元力量发挥各自所长,打好守望相助“感情牌”、公平正义“法治牌”、民族团结“明理牌”,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之以法,推动问题有效调解。
勾勒和谐相处“共融圈”
通过制定居民公约、宣传良好家风家训、开展多种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居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实现社区各民族融合共建、各群体融合共治、新旧丽江人融合共享,有效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念好邻里“三字经”。制定和谐邻里“三字经”居民公约,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容开放、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尊重自然的理念,提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新旧丽江人共同繁荣发展,发扬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克勤克俭的好家风家训,实现“以德育人”。
争做社区“主人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艺术活动,创办“乐活社区大学”,开设老年、儿童课堂,培养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着力把社区打造成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熟人社会”。
增强社区“归属感”。党支部引领火钳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老体协、诗书画协会等群众组织建设,丰富小区文化生活,让老年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开展“和乐祥和”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活动,营造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