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是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一支队伍。父亲牺牲时,孩子们或许不理解父亲这些行为的意义,等他们慢慢长大,历经磨砺与蜕变,才懂得了父亲的伟大,于是,他们毅然选择了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父亲未走完的警程,用热血青春传承公安事业,用青葱岁月践行为民铮铮誓言,富宁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李国斌就是其中的一员。
1991年6月13日凌晨1点,李国斌的父亲李忠贵与4名公安民警在县城城郊者半村抓捕一名叫“阿飞”的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在犯罪嫌疑人正要拉响隐藏于裤包内的手榴弹的一刹那,他毫不畏惧地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压住了犯罪嫌疑人,挡住了后面的战友,手榴弹被犯罪嫌疑人拉响爆炸,李忠贵身负重伤,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35岁。李忠贵同志牺牲后,根据他的英勇事迹和一贯表现,1991年9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1991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立志从警续写荣光
父亲牺牲那年,李国斌有9岁,懵懂的他只知道父亲再也回不来了,再也不会抱着他举高高,再也不能和他一起玩游戏。葬礼上,他抱着年幼的妹妹陪在泣不成声的母亲身边,妹妹看着父亲的遗像一直喊着“我要爸爸”,李国斌心里说不出的难过,甚至滋生了恨意,觉得爸爸太狠心,丢下妈妈、他和妹妹。
“起初我想当警察,就是想看看这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能让父亲如此为之拼搏,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抛下自己的妻子、子女。但当我真正穿上警服的那一刻,我明白了父亲肩膀上的责任,父亲对这份事业的执着。”李国斌在讲述自己为什么不顾一切努力考警校,立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时说道。
父亲去世后,李国斌听妈妈讲述了很多父亲的故事。每当别人谈到父亲时,也都会竖起大拇指,在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下,他毅然选择了警校。
继承硬骨不畏艰险
在李国斌的日历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有8小时工作日,更没有对艰险的畏惧之心。2021年的一天,在卡点值守的李国斌接到群众举报称,一个村小组的小卖部二楼有人聚众赌博。
当时所上的其他人员都出警或外出,但时间紧迫,警情不等人,晚一分钟可能就没办法查获,他毫不迟疑带着唯一在所上的一个小女警直奔现场核查,到达现场后,确定有人在赌博,且人数不少,他与一同前去的女警商量好战术后,开始了抓捕工作。此次行动成功端掉一个赌博窝点,共抓获参赌人员34人。
这样冲锋在前的事例在他身上比比皆是,不论是面对歹徒,还是抢险救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直面危险。
2018年的一个雷雨夜,李国斌正在值班,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处道路塌方,旁边发现一只鞋,疑似有人被塌方的泥土掩埋,请求出警救助。他二话不说,找来工具,带着另一位同事赶赴现场,一边指挥群众一起协助挖找,一边叮嘱大家注意安全,还时刻注意着周边的动向,预防再次塌方造成更多伤害,自己则在最里面,最危险的地方挖找,挖找许久确定没有人员被掩埋后,又和群众一起将塌方的路段清理干净,全部处理妥当后已是凌晨,而李国斌全身上下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活脱脱一个泥猴。
倾情服务与民为亲
2005年,李国斌入警就被分配到新华派出所工作,主要负责社区的工作,之后又先后到洞波派出所、花甲派出所、谷拉派出所等多岗锻炼,现在在巡特警大队工作。多年来,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和群众打交道,在同事眼里,他是个活地图,更是群众的“家人”,不论到哪个派出所,他都能很快掌握当地的情况,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管谁问及辖区的状况,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很多人很奇怪,他如何做到让群众如此喜爱,甚至把他当家人呢?也有人当面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总是笑笑答道:“为我把他们当家人。”
有一次,辖区一位群众给他打电话,说家里的水管漏水严重。李国斌一听,马上放下刚拿起还没来得及吃一口的晚饭,驱车10多公里到达群众家中,发现打电话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儿女外出打工,他一人在家,准备煮饭时候发现厨房水管漏水,屋子被淹了。李国斌找来工具,帮助老人家修理好了水管,又帮老人清扫干净了地上的水渍才离开,离开时,老人拉着李国斌的手连连道谢,他叮嘱老人记好他的电话号码,有事给他打电话。
谈及自己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的从警经历,李国斌总是云淡风轻,谈及家人,他却是满心愧疚。多年后,他真正理解了人民警察,理解了父亲,更扛起了父亲身上的责任,继续父亲未走完的警程,续写忠诚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