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时30分,车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派出所,向勐龙镇的最北边开去,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转过不知道多少弯,终于抵达南盆村委会曼梭腊村民小组。小村不大,仅有14户,均为哈尼族。
曼梭腊查缉点就在离村口约100米的小河边,一间不足15平米简易板房内横竖摆放着四名查缉队员的床位;板房外的帐篷里,一张用枯木自制的木桌、一条长椅加三把单椅,就是查缉队员的“值班室”。
16时,太阳依旧高挂,却没那么“烤”人,山风吹来还有些凉意。经过简单的休整,记者们和查缉点的队员们围坐在帐篷内,在业务交流和谈笑间“捕捉”他们坚守背后的故事。
曼梭腊查缉点虽然不大,却是守护勐海县格朗和乡通往景洪市勐龙镇边境的重要防线,在此长期值守综治队员张志强是个典型的哈尼族汉子,古铜色的肤质、话不多,脸上带着质朴和憨厚。当记者准备好录音笔和笔记本,请他讲述几个惊心动魄的查缉工作经历,他腼腆地回答:“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那就聊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吧?”见眼前这个“老大哥”仍是一脸羞涩,记者把目光转向同在查缉点值守的民警胡嘉伟。
“虽然老张(张志强)不善于表达,我们最佩服的人还是他。他自去年4月份就来到这个曼梭腊查缉点,就一直坚守在这里,工作任劳任怨、尽心尽责。”胡嘉伟说,在查缉点工作,除了要克服生活条件上的艰苦,有时也要面对危险,眼前羞涩的张志强在查缉工作中却是十足的勇敢。
今年7月30日11时左右,张志强和综治队员吴二正对查缉点周边区域进行巡逻,当巡至查缉点南侧约一公里的山间小路时,忽然发现远处有多人驾驶摩托车沿路前往勐海县方向。当摩托车靠近时,张志强和吴二果断进行拦截,表明身份后,对驾驶摩托车的九名青年进行仔细盘问,发现一行人有偷渡嫌疑,还携带了刀具。张志强立即联系查缉点其余队员到查获地点增援,并打电话报警,最终成功将九人移交勐龙派出所处理。
“对方那么多人,还有刀具,你们两个不怕吗?”
“查缉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当时没想那么多,也不害怕!”张志强笑着说,自己可能就属于别人玩笑话里说的“无知者无畏”。
17点左右,天空突然变得阴郁,豆大的雨点打在帐篷上“滴滴答答”……张志强说,曼梭腊区域的气候变化很快,可能前几分钟还是晴空万里,一不留神就遭遇一场阵雨。
密林、泥泞、蚊虫、山蚂蟥……都是曼梭腊查缉点常见的“麻烦”,尤其近几个月,该区域经常遭遇瓢泼大雨,大量的雨水汇聚成流,将山体划出一道一道弯弯曲曲的水沟,令原本就不平坦的巡逻道变得坑坑洼洼。这样的路,摩托行进会很困难,人行也高一脚低一脚、磕磕绊绊。查缉队员每日要沿着周边的山间小路开展4次巡逻,让约3公里长的巡逻道三分之二的路段都布满泥泞,无法采用摩托车巡,步行走在巡逻道上,即使身着40厘米的雨靴也难以挡住稀泥四溅上身。
“雨水和泥泞的路让本就不轻松的查缉任务变得更加艰辛,但大家都没有因此忘记自己的责任!”,据胡嘉伟回忆,初到曼梭腊查缉点参与某次巡逻时,看天气晴朗就未携带雨具,结果巡逻途中天就下起了大雨,大家淋了个“通透”,自己至今记忆犹新。
夜幕降临,山林披上一层薄雾,曼梭腊查缉点周围安静得如停滞一般,哗哗流淌的水声和唧唧吱吱的虫鸣反复循环。只有当山间偶尔传出几声鸟叫兽鸣,或是有村民骑车路过,才暂时划破寂静笼罩的氛围。
“来之前预想过条件会比较艰苦,但要克服的还不是生活条件”,勐龙派出所辅警岩罕香说,每当夜深人静,还要抚平对家人亲友的思念和心理上的枯燥。
长期在查缉点工作不苦、不累、不想家?说不,那不是真心话。
“想回家看看父母,尽可能帮他们做些体力活。”
“基本上每天都会跟对象视频一下,在这么远的山区工作,她很担心我。”
“女儿刚刚读小学,这几个月都是老婆一个人带着,虽然自己工作不怕苦,还是会感觉亏欠家人。”
……
对于曼梭腊查缉点的队员们,他们不怕吃苦,也没少吃苦,却一致认为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
张志强说:“我文化不高,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把查缉工作做好了,家里的亲人和村里的乡亲也会更安全。”
“记我们的查缉工作没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候,值班和巡逻就是常态。”胡嘉伟说:“但如果拦截到了涉嫌偷渡的人员,不仅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还可能挽救了一个家庭,我感觉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这大山深处坚守是为了什么?记者从与曼梭腊查缉队员们对话里找到了答案。
长期以来,附近村寨的群众和曼梭腊的查缉队员们已“拧成了一股绳”,只要发现有可疑人员经过,都会主动联系查缉队员前往核查,寒来暑往,警民合力查缉的故事在这里延续。
返程的路上,恰逢圆月高挂。在山顶停车望去,山那边是星光灿烂人间烟火,山这边是好山好水万籁寂静。在西双版纳边境一线,每个查缉点都有栉风沐雨、昼夜奋战的“卫士”,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芳华,那些芳华里蕴藏着怎样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文字已无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