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他把自己晒黑了,但脏乱差的村子成了示范村
发布时间:2023-09-08  责任编辑:汪雨春

他是一名退伍老兵,但退伍不褪色;他是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他是文山州司法局郑勇。

2021年5月,50岁的郑勇主动请战驻村,成为文山市追栗街镇大兴寨村驻村工作队员,他走村入户体民情、田间地头听民声,努力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突出问题,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在驻村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深得群众和社会好评。

两年的驻村奋斗历程,他用“老山精神”和“文山之干”演绎出一名退役老兵的新风采——奉献和实干。

全心全意抓攻坚 巩固脱贫成效明显

郑勇对大兴寨村脱贫户94户341人、“三类户”16户53人开展常态化监测、动态化管理、精准化帮扶。

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精准有力。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要求,开展防返贫月监测和每两轮集中排查工作,核实疑似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早清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对全村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及监测户逐户分析家庭情况,抓细帮扶措施,对接帮扶单位缴纳12户防贫保险1800元。

“一户一策”制定计划精细到户。对11户脱贫不稳定户、2户边缘易致贫户、3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分层分类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划时段明确任务职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措施清。

政策落实精准促进发展增收。用好用活产业帮扶资金和小额信贷政策,让帮扶更有质量和成效,帮助脱贫户及监测对象28户申请小额信贷资金118.7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持续增收。

坚定不移抓发展 农村产业稳中向好

郑勇心系群众增收致富问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强宣传引导,稳定提升传统农业。引导全村农户完成玉米播种5000亩、甘蔗播种3000亩、辣椒播种2600亩、生姜播种1600亩、花生播种100亩、烤烟播种120亩。肉牛存栏500头、出栏460头,生猪存栏1200头、出栏1000头,家禽存栏1500只、出栏1200只,培育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户。

转变工作思路,转型优化特色产业。结合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创建美丽村庄”项目,种植管护沙子坡食用菊种植15亩,一体化带动村内农家乐、民族手工产品、土特产零售发展,开创“城郊周末游”吸引游客2000余人。

持之以恒抓治理 乡村面貌明显改善

两年前,大兴寨村人居环境卫生脏、乱、差,人畜混居现象严重,鸡猪散养在院子、村落,村头村脚粪堆成群,污水横流,种植不连片、养殖不成群,产业发展举步维艰。郑勇驻村第一天就敏锐地发现这些问题,为改善大兴寨生产生活环境,郑勇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先后整合整村推进、一事一议、民主法治示范村、危房改造、绿美乡村建设等项目投入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驰而不息建设美丽大兴寨。

郑勇率先在沙子坡村进行试点治理、亮点打造,创新推出“七步骤”提升强化巩固环境治理成效,使全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持续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乡村环境更加宜居。清除破旧遮阳网1万平方米、清理沟渠2公里、拆除露天垃圾焚烧炉5座、清理五堆十乱400余处,推进“一角钱”工程收取垃圾清运费及保洁费6.02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结合民生实事项目,协助修建沙子坡至小白岩村乡村道路3.5公里,打通小白岩村硬化道路“最后一公里”,实现全村所有村小组通进村硬化道路。完成“厕所革命”整改200余座,让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有“面子”,更有“底子”。

如今,大兴寨已从脏乱村转变成人居环境提升的示范村。

锲而不舍保稳定 社会治安和谐安宁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积极主动配合镇派出所、司法所和综治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和电信诈骗宣传活动12次,协助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推进扫黑除恶宣传进市场、进村寨。建立以自然村网格为单位的“网格+”管理模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起,调处率92%。

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围绕《文山州普法强基补短板六条措施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将专项普法工作积极融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来,夯实普法基层基础,增强全村民众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