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暖心举动、一次次贴心服务,“暖”到了群众“心里”用实际行动向文面老人传递温暖与关怀。
文面是独龙族妇女特有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主要在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北部的几个村流行。
以前,女孩到十三四岁时,长辈会用刺藤、骨针或竹签,沾上泡水的锅灰,按照画好的图案,扎在年轻女孩脸上。等结痂掉落,女孩的脸上就会留下靛青色的花纹,形似乌龟或蝴蝶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独龙族妇女逐渐不再文面,文面女的人数也越来越少。如今还健在的文面女只有14人,她们中,年龄最大已经百岁多,最小的也有60多岁,因此,文面女又被称为独龙族的活化石。
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露珠在闪闪发光,清凉的微风在身边拂过,有时还带着一丝谈谈的花香。
“最近几天持续降雨,你出去哪里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及时给我打电话。”独龙江关爱文面女网格的网格员李玉花正在雄当小组文面老人家太恰走访,给老人送来一些常用药。
李玉花除了是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委会雄当小组第六网格的网格员以外,还是关爱文面女网格的网格员,她经常到自己的网格走访群众。
走访过程中,网格员李玉花会亲切地和文面老人一起拉家常,询问老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把老人身体状况和反映的问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自己也会经常叮嘱老人天气冷要注意多穿衣服,平时注意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同时,向老人传达各项政策,倾听他们的诉求,关注老人的所需、所想。与此同时,她还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老人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有一次网格里的独龙族文面老人莲字仙感冒发烧,因为老人儿子是护林员,刚好去山上巡逻,要好几天才能回来,家里就老人一个人在家。
李玉花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村卫生室,并陪护在老人身边,悉心照料,老人在病床边拉着李玉花的手说:“你就像我们的女孩一样的对我们好。”见老人身体也逐渐好转,李玉花才悄悄地离开。
独龙乡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独龙族是一个“直过民族”,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独龙江公路的隧道贯通,4G、5G网络的开通让独龙江彻底结束了半年大雪封山,信息闭塞的历史,路通网畅给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的高速发展和传播,很多独龙族群众对电诈的防范意识还比较欠缺。
中午,李玉花摇身一变成为反电诈宣传员,与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一起宣传反电诈知识,为辖区群众发放防诈骗宣传单,用独龙族群众通俗易懂的独龙语宣传电信诈骗的惯用手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居民拒骗、防骗、识骗的能力。
夜幕降临下,李玉花等网格员配合辖区驻村民警连同一起进行治安巡逻。无论寒冬酷暑,网格员们不分昼夜地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消除管理盲区。
结束了一天的网格巡查和上门服务,回到家里,李玉花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正在梳理当天走访的工作内容,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李玉花的母亲就是文面女,她所在的雄当小组也是独龙江乡文面女最多的小组,平时自己关心她们就像关心自己“母亲”一样,向老人们学习更古老的织布技艺,不断学习尝试,希望能织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保留古老手织工艺的彩色麻线毯。
同时老人制作出独龙毯、独龙马褂、围巾、披肩、挎包等工艺品,李玉花也会在网上无偿帮助老人销售。
李玉花始终把文面老人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营造了尊老、爱老、助老、护老的良好氛围。(杨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