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槌落,奋战在办案一线
扎根基层,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锐意进取,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
从边境乡镇走出去
又带着使命回到这个边境小镇
从业十余年
李雪娇的工作生涯没有波澜壮阔
没有轰轰烈烈
有的只是无数卷宗里的一个个平凡故事
漫漫普法路,拳拳为民情
“同学们好,还记得我吗?”
“记得,您来给我们上过课,是我们的法官老师。”
在保山腾冲市猴桥镇中心小学,李雪娇正在为该校师生进行普法宣传,她以邻家姐姐的形象深入浅出地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遭遇不法侵害的处理方法,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与群众的每一次相聚都是一次普法。”夜幕降临,在村民家中,屋里的火塘红彤彤的火苗轻轻摇曳,李雪娇和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开始了不一样的“夜生活”。她一边跟群众拉着家常,一边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她结合猴桥边境特点和典型案例,讲解国家安全、野生动物保护、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村民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随着交流不断深入,一屋人彻底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畅所欲言,笑语连连。
党风塑威严,廉政永相随
作为法官,李雪娇深知只有自身正,才能办好案。父母从小的叮嘱——“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也一直在她耳边回响。
某天上午,当事人于某来到法庭,以“补充材料”的名义将一个信封放在了办公桌上,扭头就走,李雪娇法官心想,于某的案件早已审结,案款也当庭兑清,这究竟是什么证据材料?打开信封后,李雪娇看到了一沓厚厚的现金,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叫住了于某询问缘由。
原来,于某此举是为了感谢李雪娇替其拿到了被拖欠多年的工程款,使其在年前为20余名工人发放了工资。面对于某的感谢,李雪娇毅然拒绝并对于某说:“感谢你的好意,但你的表达方式是错误的,法院依法公正裁判,维护公平正义,是职责所在,你们的满意就是给法官最好的礼物。”最终,在法院廉政监察员的见证下,李雪娇将“感谢费”退还给了于某。
信赖永不负,群众坚实盾
“出身乡村,长在乡村,我是农民的孩子,亲身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明白法律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身为一名基层法官,我捍卫的不仅是法律的尊严,更是家乡老百姓的权益。”李雪娇总是这样说。
一天,李雪娇在去开会的路上发现有群众在镇政府门口聚集,并称:“如果政府不想办法把某公司欠的钱结了,我们就去上访。”
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李雪娇上前问清缘由后告知他们:“维护权益要走正常途径,你们的情况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明天你们拿着证据材料来法庭,我们将为你们尽快办理。”
第二天,群众拿着材料来到法庭。李雪娇详细了解后,找到了拖欠群众工资的公司负责人,告知该公司应积极履行自己的付款义务。经过多次组织双方对账,与双方进行充分沟通后,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法庭以司法确认的形式对协议进行了确认,免去了民工们的诉讼费负担。
哪知履行期限到后,当事人却到法庭说自己的款项没有收到,由于不熟悉申请执行流程,又担心请律师要支付高额的律师费,大家又纷纷找到李雪娇询问解决办法。李雪娇得知后,积极安抚他们的情绪,并指导他们进行了执行案件立案。在之后的几个星期,法官穷尽一切执行措施,以多种方式催促公司付款。一个月后,当事人终于收到了被拖欠的案款。领取案款当天,其中一位当事人激动地向法官大声宣读感谢信,接着又把几面鲜红的锦旗送到法庭工作人员手中。
作为法治道路上一名不断追梦前行的基层法官,李雪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法律的忠诚、对审判事业的热忱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情,诠释了新时代法院人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