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风采 > 那些人 那些事 > 正文
来自老照片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1-18  责任编辑:汪雨春

回首过往

总有一些特别的瞬间

定格在记忆里闪闪发光

那些在平凡日常里

悄无声息的信任、关爱与责任

都藏在这样一张张泛黄的照片里…

从第一天到每一天,初心不改、信念不变

山赶着山,山山漫漫结成了关。27公路长下坡这个“关”,是驾驶人的“生死关”,是玉溪交警的“荣耀关”。

大风垭口位于墨江与元江两县交界处,从大风垭口到元江县红光,是坡顶到坡底长27公里的距离,是从上到下1100米的海拔落差,这段长下坡弯多、弯急、坡长、坡陡,自开通以来,重载货车起火和失控导致的车毁人亡事故频发,曾发生过超1000多辆货车失控,123人死亡,300余车辆烧毁的事故,是全国闻名的“十大危险路段

2007年,玉溪交警在大风垭口设立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最初的执法站,只有一张残破的铁桌子,一把坐久了“膈人”的铁凳子,一把太阳伞和一群为了守护平安坚守的少年交警,他们经历了风吹日晒雨淋,雪打月晕霜冻,三餐茶饭无人送……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曾经的“新手小白”已然蜕变成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曾经的危险路段也已铺成了平安大道,曾经破铁桌也被能遮风挡雨的岗亭所更替,但不变的是,从第一天到每一天,不厌其烦地登记与提示,守护平安的初心,服务群众的信念。

一身警服、一生荣耀、一声承诺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少年,能吃苦、敢吃苦、不怕苦,朱进伟心里装着群众,想着安全,18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付出,是为了心中追求的“少堵一段路、少烧毁一辆车、少死一个人”,是为了身上的警服所肩负的使命与当担,是为了加入警队时曾许下的初心与抱负。

参加工作以来,朱进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守护群众平安出行无怨无悔的付出,将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昆磨高速公路上。因成绩突出,他多次被玉溪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执法标兵”,荣立2次三等功,2012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15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最美青工”,2021年1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守一条路、站一座岗、护一方人

远离繁华城市,驻守在哀牢山脉中的偏远山谷,与层叠的山峦和日月星辰为伴,为百姓平安护航。胡锦文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在昆磨高速公路大风垭口中队,在最艰苦的岗位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交警的初心与使命——为群众营造安全、有序和畅通的高速公路行车环境。

2020年6月4日,昆磨高速红河大桥附近发生一起追尾事故,货车侧翻后,驾驶员双腿被卡,身体悬空挂在残破的驾驶室里,为了缓解驾驶员的痛苦,确保救援安全,胡锦文挤进狭小的驾驶室,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近两百斤的驾驶员,一个多小时,驾驶员才被安全解救出来。危难时刻勇当担,胡锦文扛起的不仅仅是受伤的驾驶员,更是扛起了一名交警肩上的责任,展现了玉溪高速交警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风采。

我是一滴水 我是一片叶

如果我是一滴水,警队就是水珠汇聚的汪洋;如果我是一片叶,警队就是绿叶簇拥的大树。王天才,大风垭口团队里的普通一员,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只有一个坚守为民的初心,很朴素、很坚定。

2017年6月8日上午,一辆满载香蕉的外省籍大货车发生事故,车头与车身分离,车头连同驾驶室内两名驾乘人员一起掉下了150多米深的山箐里。接警后,王天才与同事们一起连滚带爬地下到箐底,通过紧张搜寻,在河对岸深草丛中找到了两名伤者,由于周边悬崖绝壁,杂草丛生,救援队伍不可能原路返回。

在当地老乡指引下,王天才和同事们轮流抬着担架绕行,沿着陡峭的山坡,他们一步一步往公路方向挪动。当时正值盛夏,元江县气温高达40多度,每次担架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他们就轮流着用自己的身体和帽子为伤者遮挡火辣辣的太阳,而自己却汗流浃背。救援队伍抬着担架在乱草丛中爬了整整4个小时,终于将伤者抬上了高速公路。

王天才清楚地记得,那天,等到把两名伤员顺利抬上救护车时,所有人都累得瘫坐到地上,好几个参与救援的人都出现了明显的脱水、中暑症状,他也感到头昏眼花,几乎晕倒。在元江辖区94.5公里的高速路上,每一个路段,每一个事故黑点,每一次大假保通、日常巡逻、事故处理、道路救援都已深深烙在了王天才的心里,融在了血液里,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小伙成长为中队上不可或缺的业务能手,他一步步地成长、蜕变...

彼此温暖,一路相伴

庆幸在时光的河流中有如此际遇

拥有那么多闪耀的瞬间

时光不断流淌

奔腾雕刻出来时的印记和前行的方向

身着藏蓝的他们,数十年如一日

热爱如初,奋斗不止让

铭记这些感动与力量

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