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已落下帷幕
考生们开始紧张期待自己的考试成绩
骗子也紧锣密鼓地为“KPI”营业
围绕高考后各环节设下套路
请家长和考生千万要提高警惕
套路一:虚假查分链接
通过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同时,部分链接中可能含有木马病毒,一旦点击,木马病毒就会自动植入手机,获取手机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
警方提醒:高考查分一定要认准官方指定的查分网址和查询方式,其他均为虚假渠道。
套路二:花钱可以改高考成绩
骗子宣称可入侵阅卷系统提高高考成绩?警方提醒:高考阅卷采用内网阅卷,不存在什么黑客入侵可能,而且成绩发布前都会对原始数据做存档及其异地备份。
套路三:“补录”、内部指标
骗子谎称自己有特殊关系(如某高校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称其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降分录取未达线考生。
警方提醒:招生指标不可能花钱买到。在录取期间,教育部门将及时发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考生只有填报了有关高校志愿且高考成绩达到高校的录取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高校录取。
套路四:军校内部指标招生
骗子假冒军校招生人员,同时声称军校为特殊院校,不经过统一的招录途径录取考生。骗子们还会许诺考生和家长们,其军校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警方提醒:由于军队招生与普通招生不一样,包括政治考核、面试、体格检查等多重环节,而且历年招生形式可能会有一些变化,骗子更容易借此机会,混淆视听。请想报军校的考生及家长与学校老师联系,走正规报考途径。而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套路五:混淆教育类型
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警方提醒:填报前一定要先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分清楚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的区别。
套路六: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通过邮局或网络,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警方提醒: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考生也可通过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套路七:教育补贴诈骗
有诈骗分子会通过电话联系考生或家长,自称为高校工作人员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然后以领取教育补贴需要先激活账户为名,从而盗取其银行账户上的钱。
还有诈骗分子会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然后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一定要主动和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套路八:艺术生交钱包录取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骗子们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切勿相信社会上的传言或“承诺包过”等骗局。考生个人应树立自信,沉着应对,如遇类似骗局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套路九: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实际上,教育部门会进行网上公开征求志愿计划,不会私下打电话。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应以权威部门(省教育考试院、教育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等)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认准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
高考骗局虽然花样繁多
但基本围绕着一个“钱”字
凡是涉及钱财
考生和家长一定要
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不要轻易将自己及家人的信息
泄露给他人
既要金榜题名
又要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