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公安局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提升维护一方稳定、保障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群众的能力水平,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楚雄公安力量。
凝共建警心
抓政治引领,党建领航定“圆心”。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制度化、具体化推进民族工作,着力打造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红色堡垒”。
抓理论武装,党性锤炼拓“半径”。全年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5期1067人次,“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关注率达100%,引导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定“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更加鲜明。
抓队伍锻造,管党治警绘“圆弧”。以"12345"工作举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公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始终把民族地区好干部标准作为民警的选拔培养重要内容来抓,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及合法权益职能作用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
写共融文章
“民族团结+公安文化”,厚植思想底色。以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抓手,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普法活动1296场,受众人数79.23万人次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牢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民族团结+公安宣传”,提升平安成色。充分利用“楚雄警方”等警务新媒体平台,推出了“彝族盲女乔花和她的108位娘家人”“禁毒用牺牲战友名字作化名”“候鸟派出所”等一批阅读量过亿的新闻稿件,在全网上下引发点赞关注,且多部作品荣获全国、全省奖项。
“民族团结+公安英模”,彰显忠诚本色。近年来,楚雄公安共有7个集体、15名个人、9个家庭荣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国家级和省州荣誉,州公安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公安文化建设基层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文芝,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何晓强、夏绍能等一大批“身边典型”。
固共护体系
以“打”为先,提升犯罪打击“精准度”。紧盯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持续保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全民反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同时,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社会治安乱点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中,成绩均位居全省前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被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检联合表彰成绩突出单位,楚雄州公安局被全国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通报表扬,州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获评云南省2023年“五一劳动”奖状,双柏县公安局连续两届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以“控”为要,做好风险防范“稳定器”。以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决捍卫政治能力不断提升,严厉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工作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
以“防”为基,筑牢社会稳定“安全网”。全域统筹、整体防控,调整优化勤务模式,设置组建97个骑警警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全州治安案件发案呈下降趋势,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持续大幅下降。推动390名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两委”副职,“一区两辅警”和“一村一辅警”100%落实。
以“服”为民,深化便民利民“零距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公安工作各方面,依托“一网通办”“一部手机办事通”“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交管12123”App等平台,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零跑腿办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出114条具体措施,派驻364名民警到全州386家规上企业开展工作,实现全州规上企业100%警官派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积极参与“5·8人道公益日·博爱楚雄”助力乡村振兴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资金1.6万余元,被州红十字会授予“爱心单位”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