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怒江州兰坪县公安局通甸派出所聚力破解难点问题,牢固树立强基为民导向,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紧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全面纵深推进国家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派出所”。
党建引领强堡垒

通甸派出所党支部以“五强党支部”为动力源,让“党风、所风、警风、学风、家风”落地生根,切实提升队伍精气神,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强大力量,“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以创建国家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载体,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理念,立足支部班子优、党员队伍优、工作机制优、工作业绩优、群众反映优“五个优”标准,做实“最强支部”创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彰显,实现党建引领基层公安工作警务实战的相融相促、齐头并进、同频共振、良性互动。
警力下沉增实力
为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去年以来,调整下沉6名民辅警到派出所,为派出所注入新鲜血液。“天天是关键,事事高标准,人人好状态”,这就是通甸派出所工作的真实写照。派出所党支部针对下沉民警的岗位要求和个人特点,建立“一对一”针对性施训、“点对点”零距离帮教机制,形成“新老结合、互学互促”的良好氛围。
“天罗地网”增内力
为保障群众安居乐业,通甸派出所始终扎紧社会治安防控的“口袋”,在将警力最大限度投入社会面的同时,打造了上有“天眼”全天守护,下有“地网”昼夜巡防的“防控网”。

“探头站岗,鼠标巡逻”,通甸派出所指挥室将公安网、互联网、群防群治指挥专网等集成贯通,抽调培训1名民警和1名辅警组成专班,打造出“情报信息主导、立体勤务依托、网上视频巡控、标准规范指引”的指挥调度合成防控体系。
精准巡逻、徒步巡逻,见警率提上去,发案率降下来……今年来,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通甸派出所采用步巡和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不间断巡逻。通过落实夜间巡逻机制,细化巡逻路线,派出所将巡逻重点向治安乱点延伸,形成“白天见警察,夜晚见警灯”的网格化、立体化、动态化巡逻模式。
“我们在通甸开宾馆,现在是安全多了,一有警情,公安立即上门。”“我们物流公司每晚停放着多辆大货车,自从派出所组织夜间巡逻之后,盗窃案件很少发生了。”民警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此外,为打造“平安通甸”,通甸派出所还与镇内多家临时客运点联合建设了联合警务站、联勤指挥室、联动巡逻队,经常性召开联席会议开展法治培训,加强警企互通,通过共建促共治,杜绝客运点周边及内部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今年以来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站内秩序井然。
多网合一借外力
通甸派出所以“情指勤督舆”一体化警务实战模式建设为引领,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通过“高科技+铁脚板+手绘图”划分警务网格,通甸镇派出所共划分四级网格15个(其中,14个村、社区网格,一个行业网格)。
确立“小网格”推动“大治理”、“小协商”支撑“大和谐”、“小服务”赢得“大满意”、“小信息”预警“大风险”四项工作目标,将反诈App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处、治安防范、公共安全、民生服务、民主监督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形成党、群、警共治合力,通过多网合一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社区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达到“治理重心沉下去,治理能力提上来”。

2022年至今,利用网格员收集到的治安信息侦破盗窃案件4起,挽损4万余元;发挥网格员调解作用,“警网”合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起,做到了矛盾不积压、民怨不存蓄,连续三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通过调解“小纠纷”,促进“大和谐”。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及网络犯罪,全面提升群众识骗、防骗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全民防范的良好氛围,通甸派出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抓手,持续推动源头治理与防范打击相结合,打好反诈联动合成战、反诈宣传全民战、企业反诈阵地战、诈骗源头心防战,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蔓延势头。
通甸派出所党支部通过借力“多网合一”力量,织密“天罗地网” 构建全民反诈新局面,全力打好反诈人民战争成效凸显。在共建“共治通”,共享“平安通甸”工作中,通过组织社区民警指导下载、使用培训,辖区网格员“网格”APP下载使用率达100%,网格员签到率保持在98%以上,事件上报处置率达100%。
“一室两队”挖潜力
通甸派出所聚力破解难点问题,深入推进“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一室两队”警务模式下效能倍增。勤务指挥室对街面警力和辖区群防群治力量进行布置,提出防控及打击建议,有效地控制了辖区警情及发案,截至目前,通甸辖区已连续三年未发生“两抢”案件。

去年以来,社区警务队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多起,真正做到化解矛盾在基层。案件办理队将派出所的“小刑侦队”建在社区、建在群众身边,共侦破盗窃案件4起,挽回人民群众损失5万余元。以“一室两队”为引擎,打破办案队与社区警务“条块壁垒”,实现“警务+服务”有效互动,形成“多网合一”下“一室带动两翼”的基层警务新格局。
村(社区)警务增效力
村(社区)警务队有70名信息员给他们“撑腰”,现如今,村(社区)警务室热闹起来了,找民警唠嗑的村民多了,小纠纷也在警务室就地调解了。特别是村(社区)警务室便民服务常态化举措更暖心:预约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优先服务,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实行户籍窗口优先办理;上门服务,为辖区出行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办业务;错时服务,为方便部分上班族、学生群体办证,推出“错时工作制”,做到“群众休息我服务,群众需要我在岗”。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派出所支部与村(社区)各支部共建,充分发挥党员在共治共建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社区民警在社区治理中的牵头作用,最大限度地盘活各类治安力量和社会资源,大力构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五级联调”工作体系,创新打造“公调衔接”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将公安力量、村(社区)力量和社会力量紧密结合,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合力。去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多起,真正做到化解矛盾在基层。
同时社区警务队依托全镇社区警务室设立服务点,贴合实际整合司法、消防职能,把司法调解站、治安警务站、交通劝导站、微型消防站进行合并建设,打造不同功能的“多站合一”社区警务室;内设治保主任办公室、消防器材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同时具备治安管理、社区服务、交通劝导、司法调解、社区消防等功能,社区警务室实现了“多能合一”,警务室职能合并后通过社区警务队驻守,让民警“零距离”走进群众,与辖区群众一天一交流,对辖区问题一问一回复,对意见线索一件一落实,对辖区警情一周一通报,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警务室。
社区警务队发动网格员充当“小喇叭”,积极听取网格区域内居民诉求,为居民群众解疑惑、办实事,解决社区基层治理各类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办好“小案件”、调解“小纠纷”、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解决“小难题”。
同时以“进社区、解民意、排隐患、化矛盾”的形式“开门纳谏”,问“症”于民,深入群众家中、旅店商铺,与群众面对面共话邻里家常、织密警民关系,倾听基层声音,去年以来,社区警务室共接待群众171人次,群众咨询户口214次,领取居民身份证52个,调解小矛盾纠纷34起。通过开门评警征民意 ,敞开心扉听民声,“一室两队”实现借力于民、借智于民、借势于民,村(社区)基层治理实现效能倍增。

通甸派出所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以“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为总目标,切实担负起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坚持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落地见效,将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小平安”连成“大稳定”,让“小民生”构建“大和谐”,构筑社区和美、百姓和顺、社会和谐的“平安通甸”新局面。(姚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