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班洪边境派出所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班洪边境派出所以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新起点,以全力做好冬奥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系列安保维稳工作为主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逐步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亮点一
“党建引领+品牌塑造”
融合推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党建品牌创建为载体,积极打造“戍边先锋 旗帜班洪”党建品牌,创新“1+2+5”党建融合模式,设立“党员先锋岗”“模范党员服务岗”,激励党员在各项工作中打头阵、作表率,扎实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
以“党建+强边固防”为主线,深入推进警地联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班洪乡6个行政村党(总)支部广泛开展组织联建、党课联讲、活动联过、党员联管、边防联固“五联”重点任务,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警地双赢的边境党建格局。先后被共青团临沧市委、临沧市青年联合会和云南总站评为“临沧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
亮点二
“教育引导+思想铸魂”
融合推进队伍建设彰显新形象
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派出所发展的根基,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全面从严治警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3+N”学习新模式,聚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教育引导全体民辅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今年以来共计召开集中学习会51余次,集中讨论6次、理论测试12次、红色观影3次,网上祭奠1次、民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26篇、开展全员谈心谈话3轮158人。
亮点三
“枫桥经验+创新赋能”
融合推进队伍建设彰显新形象
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目标,深入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枫桥经验紧密结合,打造警民良好互动的平安共同体,推动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提档升级,辖区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初见成效。今年1月,班洪边境派出所获评“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亮点四
“三防融合+严管严控”
融合推进边境管控开启新局面
结合边境实际和案件特点,深入推进边境一线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体系建设运行,紧盯走私、“偷引带”、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坚决筑牢边境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共破获刑事案件7起,受理行政案件22起,查获走私案件30起,案值约206.82万元,查获偷越国(边)境人员42人,三个季度重点业务考核均排名第一,在支队派出所业务竞赛中取得“第二名”的成绩;百日行动期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总站授予集体三等功。
亮点五
“聚焦实战+应急演练”
融合推进重大安保夺取新胜利
紧紧围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政治社会环境为主题主线,立足“聚焦实战、提质增效”岗位目标,不断完善应急处突预案,联合辖区村委会、学校开展疫情防控、暴力袭击等处突演练4次,开展警务技能训练10次,不断提升民警的体能素质和实战本领。
亮点六
“宣传教育+联防联治”
融合推进社会治安呈现新气象
充分发挥执勤点、警务室、民警驻村等阵地优势,构建以社区民警为主体,以办案民警为辅助,以巡逻民警为延伸的入户讲法工作格局,组建“边境普法宣传服务队”和“小手牵大手”校园普法宣传队,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宣讲。
同时,立足辖区三防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实际,每日派出警力2组4人,配合地方党委政府设立疫情防控点2个,每日投入警力3组8人,联合联防所24小时开展边境巡逻管控,设立下班坝、红卫桥和芒外组3个流动堵卡组,最大限度挤压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亮点七
“创新举措+暖心服务”
融合推进服务群众展现新做法
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派出所工作中,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用“一次办好”改革的“减法”换取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加法”。建立“微警务群”,由班洪边境派出所值班室和警务室24小时登录,接受群众业务咨询和代办业务,针对辖区特殊群体开展登门服务,做到服务质量零投诉、业务办理零差错,创新推出“移动理发店”进村寨、民警“移动厨房”和“警务佤语”等系列为民服务新举措。
今年以来,开展代办服务60余件次,登门服务100余次,为群众理发560余人次,帮助群众寻回走失家属6次,为辖区中小学生赠送书籍1000余册,为辖区学校搭建晾衣棚1个,为群众解决大小困难125个,群众赠送锦旗1面。
亮点八
“紧盯亮点+深度挖掘”
融合推进宣传工作实现新突破
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提升党的建设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依托湖南卫视、昆明铁道报、临沧广播电视台、沧源县融媒体中心等宣传媒介,通过现场采访、视频报道等方式,积极宣传班洪边境派出所工作经验做法和民警工作事迹,提高班洪边境派出所在各级各部门的影响力。同时,坚持宣传与警务工作相结合,今年来,被各级媒体采用信息350余篇,其中,中央级媒体采用信息30篇,省市级媒体采用信息320篇,总站、支队网页采用信息300篇,超额提前完成了年初工作任务,形成了声势强劲、富有特色的宣传氛围。
其中《“移动理发店”进村寨》《民警“移动厨房”》等信息被央视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采用转载,《“战袍”变嫁衣,4次推迟婚礼的抗疫夫妻终于成婚了》爆款作品,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网、中国出入境观察等多家主流媒体集中推送,微博浏览量破千万,充分展现民辅警在边境抗疫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局意识和家国情怀。
亮点九
“一村一警+服务前置”
融合推进驻村警务打造新模式
以创新边境村寨警务模式为切入点,在辖区六个行政村推行“一村一警N辅警”驻村警务模式,下沉26名警力常态化开展驻村工作,将警务室打造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宣传教育、接处警、服务百姓民生第一站。
今年以来,下沉警力1128人次,严格落实重点人员“每月一见面”工作制度,有效管控重点人员5名,检查行业场所3480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1120名,组建巡逻队3支,开展治安巡逻400次,构建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局面,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高。
亮点十
“科学管理+品质保障”
融合推进后勤保障实现新提升
坚持“后勤保障做得好,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认识,确保重大任务后勤保障工作跟得上,积极谋划部署,加强防疫物资、装备、车辆等保障工作,全方位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落实暖心惠警措施,积极向支队、大队党委争取,建设晾衣房、健身房、健身器材等,购置户外餐桌椅,打造“户外阳光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