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载万家之"梦" 做人民的贴心人
发布时间:2023-01-05  责任编辑:符晓

警车从古登边境派出所出发,沿着美丽公路行驶进怒江州泸水市古登乡季加村159入口,随着身后的大路越来越窄,眼前的乡村公路成了主干道,车子越发的颠簸。社区民警罗祖海说:“过了这个大弯,前面就是达本警务室了。”

冬日里的达本警务室寒风正劲,一股股往衣领,袖口里钻,警务室周边住户稀少,门口的路灯及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为季加村的夜晚增添了些许烟火气,长期住在乡镇街道的人很难体会到这股透着孤独的凉意。

罗祖海每周都要“下山”一次,这次除了添置警务室民辅警一个星期的伙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村民们领取党的二十大宣传资料及海报。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古登边境派出所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脚步从未停歇,民辅警进门户、走田间、翻山沟、入社区,让党的好声音在滇南江畔唱响传遍。

拿着新印刷的宣传资料,罗祖海来到古登乡季加小学,村民大玖才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如今是一名拥有20年教龄的人民教师。他告诉罗祖海,五六年以前,辖区的治安局面、人均法治理念都处于相对薄弱的水平,每家每户的安全感都是用高高的围墙构筑起的。随着法治新思想的提出,大家对“法”的认知得到进一步加深,村民家的围墙矮了,换成栅栏,空气得到了更好的流通,民警经常性组织村民集中普法,和村干部一起指导大家维护环境卫生,植树造林,种植养殖......

如今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家家户户住宿条件有了质的改善,都争当起了文明家庭,村村通了公路,方便了自身生活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发展。

大玖才一边介绍,一边将民警带到了他所在的班级,一张张熟悉又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呈现在罗祖海面前,不仅让他回想起初到小学开展法律授课的场景。

“罗叔叔好......”

教室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向罗祖海问好,罗祖海早已习惯孩子们的这份热情,积极回应着孩子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近两年,古登边境派出所主动牵头,根据驻地特点,分别与乡党委政府、各中小学校签订“警地党建共建共享”协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协作模式,以党建联动推动校园安全为出发点和切入点,进一步融合警务资源,加强优势互补,将法治建设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扛在肩头落实在基层,坚持常态化法治授课和节点性法治宣传相结合,在懂法、普法、学法、宣法、用法的基础上注重“养成式”科学理念,让“法治”在学生群体中受到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全面推动法治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从事教育工作20年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的变化,受以前“代代务农”思想的影响,学生在上学期间厌学、弃学的想法比较突出,还有个别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的情况。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师资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的义务教育成为广大学子的福音,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逐年升高,爱心人士每年都会通过古登边境派出所将爱心物资不远万里地带到孩子们身边,这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了什么学习”“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去学习”的信念。看着孩子们认真听课的样子,大玖才不禁感叹道。

在群众家中、警务室门口,佑雅新村的乡村公路上,李杨洋身旁围满了群众,大家通过读报纸、学原文充分领会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畅谈着家乡的日新月异,憧憬着祖国的美好未来。

“阿叔,咱这日子是越来越红火了,今年过节家里儿子回来吗?这酒咱们要适量喝,好酒莫贪杯、微醺盛买醉。”

李杨洋通过“双语解读+视频警示”的普法模式,与群众促膝交谈,进一步筑牢群众法治意识、浓厚学法氛围的同时拉近了警民关系。

跨越近3000公里

翻过了海拔4000米的碧罗雪山

载万家之梦

来到了怒江大峡谷

传递党的二十大精

做人民的贴心人

古登边境派出所

将始终同边疆群众团结在一起

为绘就好边疆发展美好蓝图

增添移民管理“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