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130公里,在滇西北强边固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泸水市以建设强边固防标杆区为目标,着力打造“让党委政府放心、军警民齐心、人民群众安心、社会各界关心、守边卫士舒心”的边境联防所,有效激发了联防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联防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边境管控精准化专业化”经验。
守边有我 请党委政府放心
高黎贡的雨,千丝万缕,连绵不绝。漫天的雾气遮蔽着感官,崎岖的山路流淌着泥浆,片马联防所联防员们步履维艰。
“相比以前,现在守边条件要好多了,以前我们守边都睡帐篷,遇到雨水多的季节,帐篷里湿气很重,根本没法休息好,现在都建了联防所,守边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联防员苏建生谈起这几年守边的变化,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片马镇边境线长64.44公里,位于高黎贡山西坡,非法便道、小道较多,且无天然屏障阻隔,是泸水市乃至怒江州强边固防的前沿,边境管控任务十分艰巨。
“巡逻一趟来回要走6个小时,但我们每天都坚持巡逻,不敢有丝毫大意。”苏建生说,他和队友们在管辖范围内巡逻了上千次,不论酷暑寒冬、不论刮风下雨,从不懈怠。
心之所向,何惧道阻且长。“每当扛起国旗巡边那一刻,发自内心地感觉使命光荣,请党委政府放心,边境有我,有我们!”苏建生抬头望着肩上扛着的国旗,守边信念无比坚定。“我愿意一直守下去,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任何破坏我们家园安宁的机会!”
近年来,泸水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边固防,临时党支部(联合支部)全覆盖抵边联防所,实行以“联防所党支部+党员+群众”的模式,持续深化“国门党建”“党政军警民共建”“红旗飘飘工程”,联防所与村党组织联合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等主题活动,在边境一线亮身份、作承诺、当表率,切实增强守边固边责任感和自豪感。全市像苏建生这样一心守边固边,服务边境发展的联防员越来越多,思想进步较快,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联防联控 军警民齐心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一个是安全。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树牢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国民意识,不断强化联防联控合力,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泸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扬海在21号界桩,给由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解放军、移民管理警察、联防员及边民组成的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队伍,讲授独具边境地区特色的“界碑党课”。
近年来,泸水市持续开展党政军警民联合“走边关”活动,勘察边境一线要点、通(便)道和界桩,熟悉掌握国(边)界走向、边境管控情况,以巡逻现场为“会议室”,研判分析联防联控重点工作,探讨应对措施,有效强化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整体合力。
全市成立了8个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全面推行“1+1+2+N”(即:1名党员村干部+1名民(辅)警+2名专职联防员+N名群众)的边境联防联控模式,联合部署乡党委政府干部职工、边境派出所民(辅)警、专轮职联防员入驻联防所,还组建了“然门然女子护卫队”“红袖标”等5支群众巡逻队伍,与一线31个联防所237名联防员互为补充、连成整体,“一所一网”(联防所+片区网格)的联动联勤方式,有效补充联防所防控盲区,强化应急处置效率,在边境一线筑起一道全方位、无死角的坚固屏障。
守住底线 人民群众安心
“心里踏实多了!”这是近年来泸水市抵边群众的普遍感受。
曾经,偷越国(边)境及跨境贩毒、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高发,一度是让抵边群众头疼的问题。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为最大限度遏制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泸水市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优势,着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的工作格局,依托联防所预警平台,充分运用边境立体化技防前端智能感知系统和技防设备,对边境沿线实施24小时不间断网上管控,对跨境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态势,坚决堵住边境管控盲区、漏洞、死角。
同时,为推动抵边联防所规范化运行,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联防员队伍,泸水市坚持一周两次派遣公安机关骨干到联防所开展集中受训、业务指导,确保联防员一般情况能够独立处置,紧急情况能够高效配合。每年定期组织全市联防员开展技能培训大练兵,通过警务技能、内务整理、技防实操、法律法规学习等内容,稳步提升联防员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实战本领。规定联防所每个轮班值守班次不少于4名联防员,且需有1名党员、1名“技防”骨干,重点防控部位1名边境派出所民(辅)警。2020年至今,全市共查获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刑事案件66起100人,形成震慑,今年以来,境内未发生边民参与偷引带案件。
提振士气 社会各界关心
洛本卓白族乡俄嘎通道一线有三个联防所,联防所的生活物资一直由乡里负责,一般情况一周补给一次,但有时候下大雪或是连续暴雨,物资车上不来,补给就会中断,最长一次中断了12天。
“我们能坚守在边境一线,当地老百姓是最大的靠山!”14公里联防所联防员曲碧金说,“好几次连续雨雪天阻断了补给,村里的老乡们就背着一箩筐自家种的菜,冒着雨雪徒步几公里来给我们送物资。之前联防所不通电的时候,老乡们也经常给我们送柴火,用来做饭、取暖,真的很感动!”
群众的支持与关心是所有边境联防员坚守岗位的无限动力。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市数千边民主动报名参与联防所管边控边工作,并肩作战,且不等不靠不要,自发从家里拿肉、蔬菜、大米等物资支援联防所、各卡点、检查点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除了群众的支持,近年来,泸水市5个抵边乡镇还收到党委政府、企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50余次,省州市领导多次到联防所调研慰问,并送去慰问物资。市委市政府每月按时保障联防员工资补助、保险,配齐服装和装备,持续改善边境执勤条件,做好边境联防队伍的后勤保障,同时,通过评选表彰“最美守边人”“优秀守边集体”“强边固防先进个人和集体”等,激发全体联防员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以所为家 守边卫士舒心
俄嘎通道14公里联防所的微菜园里香菜、白菜、辣椒、洋芋各种蔬菜郁郁葱葱,成群的鸡鸭在微养殖园的水池里追逐嬉戏,小羊脖子上的铃铛如风铃般脆响,微花园里紫藤花、杜鹃花、兔儿兰争先绽放……整个联防所充满着生机灵动的气息。
“我们都把边境联防所当成了第二个家,想方设法让这里更温馨更舒适更有烟火气。”正在联防所微菜园里浇水的副所长密文华坦言,长时间在深山里确实孤寂苦闷,但我们依然要认真生活,坚持学习。
密文华是泸水市人民法院的干警,也是市里选派的强边固防工作队员之一。2019年派驻到14公里联防所任职后,他带领联防员修缮联防所生活区,搭建羊舍、鸡圈、水池等,以身作则严格内务整理要求,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每周组织所内联防员召开学习例会,鼓励联防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量学习”,坚持从学习中汲取守边能量。
“这几年,密文华基本都在联防所,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很少,逢年过节他都把回家团聚的机会让给我们,自己留下坚守岗位。”联防员曲碧金说,“干什么他都带头干,还多干,所以我们都很服他。”
全市还有许多像密文华这样的联防员,他们以所为家,扎根边境,他们负重前行,只为岁月静好,他们是“逆行者”,是铸就祖国西南安全防线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