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全力打造新时代怒江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3-05-10  责任编辑:符晓

怒江州地处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中缅边境线长450公里,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险峻的自然条件给怒江州强边固防设下了重重考验,也铸就了怒江党政军警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爱国守边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深入贯彻省、州议边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一手抓强边固防、一手抓兴边富民,全州450公里边境沿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边境地区呈现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边防稳固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怒江州顺应疫情防控和边境管控的需要,历史性建成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合力治边优势显现出强大生命力,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城墙已然铸成。

党建引领 打造固边红色战斗堡垒

怒江州立足作为祖国西南重要战略前沿实际,牢牢把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特殊作用、特殊责任、特殊使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履好职、尽好责,自觉把强边固防放到国家安全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强边固防领导小组组长,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解决、重要事项亲自督办,从严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边境线“五级段长制”责任,以深化实施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怒江段建设、“国门党建”和“军警地共建”为抓手,充分发挥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健全“支部领旗+党员领班+10户联防”管控机制,形成“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州18个边境乡(镇、街道)成立边防委、边防办和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担任指挥长,80个村(社区)成立边防工作领导小组,搭建边防领导组织架构,将边防领导机制延伸到基层,党政军警民同守共建、守边固边成效更加明显。

万众一心 铸强护国佑民边境线

怒江边境区域地势险要复杂,山高、林密、谷深,多为人迹罕至的无人区,部分全年雨水不断、常年被大雪覆盖、无通讯信号的区域,更是被称为“死亡边境线”。

为织密织牢边境安全防护网,全州党政军警民下定敢战必胜的决心,在“地球的褶皱”上“穿针引线”,发扬“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精气神和“苦干实干亲自干”的工作作风,在泥浆里负重前行、在风雪中抢工期赶进度,昼夜接替、人背马驮,克服了极端恶劣的地形和气候影响,历史性建成79个抵边联防所、42个抵边警务室、54.623公里边境铁丝网物防设施,铺设振动光纤41.89公里、技防设施1.4万余套,招录606名联防员、2091名护边员、1039名边境专职辅警参与守边固边,怒江边境“有边无防、有边难防”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

进入后疫情时代,主动适应新形势,推动边境管控任务向防跨境违法犯罪转变,管控力量向抵边联防所、警务室、治安执勤点等重点部位下沉,完善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管边控边机制,持续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巡边护边,加强联防队伍专业化培训,最大限度激发人防活力和战斗力,着力提升边境管控力量专业化水平,用减法思维实现加法效应,推动“人海战术”向“精准管控”转型升级。

兴边富民 共筑民族团结边境线

沿边是怒江一大州情,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等多个民族世代混居在中缅边境沿线,守牢、守好祖国的西南安全稳定屏障是怒江各族边民的崇高使命。

全州边境一线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和民族体育活动,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常态化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升国旗、唱国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根植人心,“爱国、戍边”的共同思想认识和行动合力持续巩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民族大家庭。

谷底林间 界碑不朽

怒江州切实扛牢“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把握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这条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工作,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抓手,共规划2329个项目,累计投入14.12亿元,边境地区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各族边民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坚定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谱写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篇章。

全力以赴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是怒江州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全州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二,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是全球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新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在怒江境内不断被发现。

怒江州始终把生物生态安全视为“国之大者”,深入推进“怒江花谷”和“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加强对相关非政府组织及其科研项目的审查监管,依法惩治破坏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完善行政执法、公益诉讼和刑事司法相结合的法律保护制度。

同时,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在高黎贡山生态安全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打击盗猎偷采野生动植物、违规开采开矿等工作列入边境联防员巡护管控的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做好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工作,努力构建怒江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态环境。

秘境怒江,莽莽群山,现已成为各种珍稀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土,草果、重楼、茶叶等绿色产业成为边境村的支柱产业,成立184个生态建设专业合作社,3万名群众当上了生态护林员,带动21.9万人参与生态建设,人均增收4000多元,真正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边民富的新路子。

怒江州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进,全力构建新时代怒江边疆社会治理新格局,奋力谱写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崭新篇章。(段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