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昆明市宜良县人民检察院对10名陷入困境的案件被害人及其亲属进行了司法救助。
这些案件里有哪些故事?一起跟随宜良县人民检察院负责司法救助的检察官卯丽华一起探寻这些案件背后的司法温度吧。
发放的不仅是钱,更是一份希望
今年3月,第五检察部通过与案件承办部门沟通联系,发现司法救助线索,及时开展救助工作,切实救急救困。其中,未成年人小雨司法救助案就是一个例子。
因父母离异,小雨从2岁起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期间,父母均未正常履行其抚养义务。小雨爷爷奶奶岁数越来越大,照顾小雨越来越力不从心。为了让其父母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小雨的爷爷将其父母告上法庭。检察机关在梳理完案情后,决定依法对该案支持起诉。然而,法院判决生效后,却遭遇“执行不能”。小雨的爷爷说:“孩子成绩很好,真希望有好心人帮帮她。”
检察机关跟小雨爷爷取得联系,并及时向其所在的学校、村委会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经调查核实其情形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后,检察机关向其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得到检察机关的司法救助,年逾六旬的老人热泪盈眶地说道:“这笔司法救助金是雪中送炭,也让我们一家看到了希望。我们一定把这笔钱用在孩子身上,让她好好学习,日后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
与此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社会组织联系,确保执行申请人成功兑现胜诉权益,争取能最大限度帮助到小雨。目前,已有爱心人士愿意为小雨提供相应的帮助。
不仅是“稳定剂”,更是“及时雨”
国家司法救助不仅仅是纾难解困的“稳定剂”,有时候也是一场“及时雨”,能让当事人解心结。
“丈夫因一起交通肇事案死亡,肇事者只垫付了部分丧葬费用,现在生活主要靠在村里打零工维持,希望能得到检察机关的帮助。”在宜良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中,被申请人王某某说道。获知相关线索后,检察机关主动与王某某取得联系,并向其所在村委会调查核实情况。
经调查得知,王某某一家三口,儿子在外打工,她与丈夫在家务农。丈夫死后,家中失去了主要劳力,为了维持生计,王某某只能在村里做点零工。鉴于被害人家庭经济困难,检察机关经核查后认为,王某某的情形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的条件,受理了其司法救助申请。同时,检察机关秉持最大限度地兼顾法、理、情,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帮王某某解心结,为其提供指导,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今年1月至3月,宜良县人民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对10名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发放了司法救助金。这一笔笔司法救助金像温暖的火炬,帮助一个个困境中的申请人赶走阴霾、照亮前程,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公平正义,司法的温暖和温情。
2020年以来,宜良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着力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规范有序畅通的多元救助模式”“着力发挥司法救助社会治理效能”的“三个着力”工作法,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持续传递检察温情,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解民忧、纾民困”中,不断提升司法救助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