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分水制”是千年哈尼梯田的古老用水智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00多年前,红河哈尼人利用复杂的水渠系统将水从树木繁盛的山顶引入到梯田内,构建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创造了梯田农耕文明。为了合理有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一套分水用水制度——“木刻分水”,选用质地坚硬耐腐蚀的木材,根据梯田面积刻制开口宽度大小不同凹槽的木刻分水器,水流沿木刻分水器引流到梯田,避免了因用水不公而可能引起的纷争,维护了梯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表征多民族守望相助的一项集体制度设计,以集体性力量来制约某些社会成员对秩序的破坏,这项制度所传达的民主、公正、守序的社会观念和群而有序的社会分工,对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反映了梯田农耕民族诚实质朴的社会公德和团结友爱的契约精神。
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法治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维护群众法治权利,不断增强边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红河县法院积极探索发展红河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红河模式”,充分挖掘“木刻分水制”背后的传统文化精髓,成立“木刻分水调解室”,选聘懂政策、懂法律、通晓哈尼语的“龙头”“贝玛”等乡贤族老为特邀调解员,利用优秀“村规民约”“公序良俗”并结合现代司法理念,借古喻今、借力调解、以文化人、以点带面、以面促优,全力打造以法治为引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本土乡贤为依托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落实落细,助力构建红河县乡村善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