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 正文
九抓共管!文山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这样干
发布时间:2023-07-11  责任编辑:资朗

文山州2022年法治建设成效考核成绩位列全省前列。行政应诉败诉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行政执法人员持证率大幅提升。

抓“评估”促成效。突出法治政府建设这一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制定出台具有文山特点的《文山州行政执法工作成效评估意见》,明确行政执法“十九个率”,以评估成效倒逼行政执法工作。把“十九个率”的执行情况纳入法治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将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成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增加到50%,评价结果允许申辩。重点考核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行政案件败诉率、执法人员持证率、重大行政决策规范率等“十九率”。

抓“监督”聚合力。与纪委监委形成《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和《文山州行政执法违纪违法线索移送办法》,与法院形成《关于建立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与检察院形成《关于建立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与州委巡察办、州政府督查室也形成线索处理机制,从制度机制层面保障行政执法质量,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均作为“十九率”的考核指标。

抓“评查”提质量。大力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范案卷评查范围、方式和程序,随机抽取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案卷通过申辩、复评、集中评议的方式进行评查。通过评查,查找存在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督促及时整改。

抓“改革”促规范。全力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动州县两级政府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律师、专家学者组成的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提供咨询意见。制定《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置、复议机构规范化建设等事项,保障机构和人员编制符合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要求,目前,州级和8县(市)均完成改革。

抓“培训”提素质。统筹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机制,制定《文山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建立文山州法治队伍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建设,分系统分区域规模化集中培训。

抓“回访”促满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满意的行政执法”为第一标准,认真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出台《案件回访制度》,将“回访率”纳入“十九率”考评。

抓“关键少数”法治教育培训。首先是抓“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与组织部门形成机制,对处级领导干部、各级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全覆盖培训;对行政执法部门分系统、分地域大规模全覆盖培训;与党校形成机制,对新入职的公务员、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事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同时,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师资库、课件库,共享共用。以问题为导向,对法治督察、行政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法治考核中发现的涉及法治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综合分析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有针对性地强化公职人员法治教育培训,分县(市)、部门梳理出问题,直接点问题、教办法,大力增强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为法治社会建设打基础、作示范。

抓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紧紧围绕“三下降一扭转”普法工作目标,以“千个单位包万村”“千名干警抓万村”“千名干警挂万班”“千场演出进万村”“千个案例进万村”等“五个千万”活动为具体抓手,全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与法治文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启动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引导律师行业开展法律服务。进一步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提升法律服务乡村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为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普法队伍,文山州将建立长效机制,推行政法干警与“法律明白人”“结对子”制度,不断提升普法队伍的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