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民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多元调解”小程序,2天内成功调解17起纠纷,切实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我和他之前闹得不太愉快,不想和他面对面沟通,多亏了调解员在中间,我才能把钱退给他。”据了解,原告岩某某与被告林某因承揽合同产生纠纷。经调解员多次电话劝导,释法明理,不厌其烦地与双方当事人来回沟通,二人同意调解,但被告拒绝与原告直接联系,故让调解员代其返还合同订金。
“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法院调解,还好有这个小程序,我在家就把事情解决了!”被告苏某某因生意周转需要,向原告周某某借款12万元,于2022年8月11日写下一张借条,约定当月归还,却一直未还。原告屡次催讨无果,于今年6月16日诉至景洪市人民法院。
7月4日,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悉心调解下,通过线上远程视频的方式对争议点达成一致意见,当场和解。“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是利用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将诉讼调解和社会纠纷化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纠纷解决预判、调解资源共享、调解数据分析等功能,集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在线申请立案等为一体的调解平台。当事人只需轻轻滑动手机屏幕,通过“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便可足不出户进行远程视频在线调解。
作为景洪市人民法院“云上调解”的重要阵地,“多元调解”小程序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解纷需求,缓解法院人案压力,帮助公众初步树立起在线非诉解纷观念,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为助推诉源治理与多元解纷机制落地落实、开花结果,景洪市人民法院不断强化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相互衔接,构建解纷主体“多元化”,共引入19个特邀调解组织、92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创新调解辅导制度,在乡镇街道挂牌成立法官工作室,指导参与基层治理,推进案件非诉分流。以派出法庭为辐射点,线上线下对接辖区内司法所、派出所、乡镇、村委会等基层解纷力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构建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路径。
下一步,景洪市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新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提升非讼解纷能力水平,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治理,为景洪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