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庆州德钦县人民法院“和谐梅里·格桑梅朵调解工作室”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上成功调解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基本案情
原告张某在2022年8月7日至2022年12月21日期间,为被告赵某在德钦县承包的工程提供劳务,经结算,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欠条,约定2023年3月底前付清。到期后,被告未履行给付义务,拖欠工资尾款14500元,张某多次向赵某催讨,赵某总是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拖延拒付,原告诉至法院请求被告赵某支付劳务费。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了解到原告的家庭和经济状况,及时联系原、被告双方进行沟通疏导工作,因双方当事人并非本地人,故法官为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告知双方当事人可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向赵某讲明案情和张某的诉求,阐明相关法律规定,赵某称对起诉的事实无异议,但目前因工程款未到位、资金短缺,希望能给予宽限期。
经法官组织调解,最终双方在剩余工资的给付时间上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被告承诺于2023年5月12日前一次性付清工资尾款14500元。
法官寄语
对广大务工群体,法官想提醒:
“签订合同”,主动要求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工资支付周期和具体支付日期,以避免出现劳动关系确认难和工资支付核算难的问题。
“留存证据”,增强法律意识,农民工在维权前要特别注意以下证据的搜集、留存:能够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及具体用工的证据,如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工资单、银行交易记录、与老板的电话录音、工友的证明等;直接证明拖欠工资报酬的证据,如包工头出具的欠条等。
“依法维权”遭遇恶意欠薪,可以在国务院“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微信小程序提交线索,通过向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申请法律援助等渠道依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