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绘新“枫”景 精彩“桥”云南 > 枫桥经验 > 正文
“1+1+N” 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束河作为
发布时间:2023-05-19  责任编辑:符晓

有着“茶马古镇”美誉的束河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面对涉游客、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纠纷多,农村、景区、城区融合的“三多三融合”挑战,束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1+1+N”模式着力推动党建网与综治网“双网联动”,有效引导全体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束河旅游法庭、派出所分获平安云南建设先进集体、云南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殊荣,近三年实现刑事发案数、信访总量、矛盾纠纷持续下降,旅游环境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连续8年实现命案“零发生”的“三下降、双提升、零发生”目标。

党建引领重创新,层层抓落实

建强1个街道、26个村级、1个新兴业态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深入开展“党务前移、党员前移、工作前移”活动,把党建工作有机融入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中,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由“双报到”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推行党员包楼栋、包住户的“一对多”联结机制,让党员亮出身份、扛起责任,切实服务群众、发挥模范作用。

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逐级压实街道、社区、村级党组织和相关责任人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党建引领聚合力,综治中心促共治

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四中心合一,强化1个街道和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龙头作用发挥。结合市县两级政法机关下派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队员,去年以来街道综治中心增加12人,全部按照实战化一体化模式运行。

整合公安、法庭、司法、律师行业协会等10部门力量,突出全国首家专门旅游法庭“和合调解室”功能发挥,用好党员、乡贤、能人等组成的“网格员”队伍,聚焦“防住风险事”“管住重点人”两项重点,落实综治中心情报信息收集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八项职责”,做实风险分级管控、应急响应处置等八项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一书一函两清单”,做到矛盾问题全面排查、精准研判、动态管理、分级管控,三年来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42件。

党建引领强自治,多元风尚创平安

束河街道聚焦完善社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严格落实执行村民自治“四议两公开”,强化民主协商、健全村规民约、做实群防群治,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约”出新风尚。因地制宜地将普法强基、命案防控、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重点融入村规民约中,切实让“村规民约”成为适用于本村自治、村务管理服务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小宪法”。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推行“村组红黑榜”和“家庭红黑榜”制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

“议”出新和谐。束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会同派出所等各职能部门,按照“一个班底、一个晚上、一个行业、一个话题、一个共识”的“五个一”工作模式,每周利用一个晚上,针对一个行业存在的问题,谈一桌“束河夜话”,知民情晓民意,共商解决办法,实现协商在基层。

“慧”出新平台。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高度重视智治支撑,推出“束河自治家园”小程序,建成“云解纷”“云联动”线上服务平台,涵盖客栈、酒吧、出租房、寄递物流等行业的微信交流群200多个,参与人数达6万余人,接入重点区域的监控探头103个,真正实现繁杂琐事“掌上办”“马上办”,实现矛盾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防”出新成效。组织辖区内所有住户参与邻里守望活动,街道组成46支护村队、9支439人的“红袖标”队伍和20个反扒红袖标情报点,实行区域联防、店面互动、楼栋值守、邻里看护等平安互助“群防群治”活动,近三年辖区警情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