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市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着力提升审判质效,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构建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注入“源头活水”。
把握“主基调”
楚雄市人民法院主动将法院工作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把服务企业作为“生命线”、把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口”、把招商引资视为“先手棋”的要求,紧紧围绕司法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细化营商环境具体举措,形成“一个领导组抓保障、一套工作方案明责任、一个工作专班抓落实”的“一盘棋”工作格局,有效建立起前端预防、府院联动、多元解纷、有机衔接、高效便捷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与化解体系,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找准“关键招”
楚雄市人民法院将优化营商环境与审判职能相结合,为全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坚持平等保护原则,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牵头制定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及时受理破产案件,主动参与房地产“烂尾楼”清理整治。2018年6月以来,该院受理破产案件20件,其中清算案件16件、和解案件1件、重整案件3件。二是坚持依法保护产权,严格公正司法。尊重契约自由、倡导诚实守信等原则,发挥司法裁判对市场交易的评价、规范、引导功能。2023年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3317件,审结2630件。
“破产案件的重整、和解制度,可以保证那些尚有挽救希望的企业,能够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避免破产,获得新生。”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晓俊如是说。
嘉坤地产破产一案,承办法官经多次踏勘现场、充分研判,认真听取购房人、债权人和涉案公司的意见,实现破产程序高效推进。同时,楚雄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形成“府院联动解纷”协调机制,多次召开协调会解决实质性问题,为项目复工复产提供政策支持。目前,该复建项目已通过验收,600余户业主顺利接房。目前,该复建项目已通过验收,600余户业主顺利接房。
打好“服务牌”
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及时回应各类市场主体的司法期盼,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惠民司法举措,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法治需求。
一是开设维护企业权益绿色通道。优化诉讼服务措施,在诉服中心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及时高效解决涉企纠纷。2023年以来办理涉企纠纷案件3317件,其中合同纠纷2572件,当日立案率达98.7%。
二是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搭建矛盾纠纷化解诉前调解平台,加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与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组建高效案件速裁团队。2023年以来,诉调对接中心多元调解案件2992件,调解成功1748件,平均办理周期2天。
三是加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诉讼引导、立案登记、法律援助等多功能区域,优化跨域立案、自助缴费,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的诉服需求;坚持科技引领,以线上办案模式为抓手,通过在线开庭、电子送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诉讼服务。2023年以来网上立案694件,互联网开庭48件,服务群众108人次。
2022年4月,某公司因与外地某公司发生合同纠纷,到楚雄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导诉员的指导下,公司法律顾问通过维护企业权益绿色通道,当场就办理立案。法院运用电子送达平台,第2天完成案件送达,同时办理了诉讼财产保全。立案后,速裁团队法官查看资料、充分研判案情后,认为该案具备调解可能,及时与远在重庆的被告公司取得联系,通过网上调解室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被告及时履行了拖欠的合同款项,原告公司也解除了财产保全、撤回了起诉,一件50余万元的纠纷圆满化解。
注入“强心剂”
加强案件集约查控,抓好案件繁简分流,穷尽执行措施,加大对妨害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运用分批分期履行、企业经营权抵债等方式,积极促成执行和解,依法保障企业胜诉权益。2023年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2133件,执结1617件,为全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0年2月7日,被执行人某医药企业向承办法官提出申请,因其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需要,请求法院解除对其银行账户的冻结。经充分研判,执行法官一行辗转三家银行,成功解冻被执行人某医药企业的银行账户,为企业购买原材料投入生产,积极复工创造条件。
最终医药企业兑现诺言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将220万余元执行款汇入楚雄市人民法院执行款收入支出专户。在近期的走访中,该企业已投入多条生物医药生产线,发展势头良好。
架起“连心桥”
深入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活动,在座谈和走访中宣讲政策、宣传法律,在生产一线倾听诉求、解决难题,在交流调研中树牢群众工作理念、找准服务发展方向,搭起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连心桥。
一是送法进企业。从工作实践出发,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经营中的困难,并就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普法宣传,多角度为经营者防控法律风险、依法依规经营提出建议,为联系企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建立新机制。与楚雄市工商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实时了解联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在走访中能提供实际的法律需求。楚雄市人民法院法官段莉萍走访一交贸公司时,深入了解企业物流情况,宣讲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就办理过的物流、运输等案例与企业服务人沟通,建议他们注重规范管理、抓实安全生产,保持企业健康发展势头。2022年,楚雄市人民法院和楚雄市工商联共建的服务企业沟通联系机制获全国工商联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通报表扬。2023年,联系企业47家,开展活动45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个,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搭建新平台。与楚雄市工商联、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民法典、破产法、公司法等法律宣讲,切实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及时发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和法律法规;推出“钟磊说法”专栏,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等案例开展线上普法,共拍摄各类普法视频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