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以来,文山州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2287.78万人次,同比增长29.5%。为更好服务旅游经济发展,文山公安主动将警务工作融入全州旅游发展战略布局,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为依托,深耕旅游警务机制,促进全州旅游市场良性发展,全面助力打造民族文化大IP。
高位推动,超前谋划部署
提升风险隐患化解能力
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优势,制定下发《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及时成立夏季旅游旺季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安保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聚焦2023年中国云南·普者黑“花脸节”等大型系列活动安保维稳任务,多次现场调度安保维稳情况,抽调特警队员与各县(市)警种相融合,坚守安保一线。强化与主办方沟通联系,细致掌握各类活动细节、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6月30日以来,全州涉旅游景区接处警114起,参与行政联合执法33次,检查景区及热门打卡非景区景点等旅游场所114家次。其中丘北县110接警量较2021年同时段警情下降5.33%,同比下降8.93%,为三年来同时段最低。
联动共治,优化勤务运行
形成多元化治理聚合力
树立“游客平安无小事”理念,依托各县(市)建立由县公安局、文旅局牵头,多个涉旅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秩序综合整治机制,优化勤务运行联动执法,以最优勤务模式应对旅游高峰期安保。先后5次组织圈层防控专班成员及各派出所、涉旅部门开展圈层防控实战演练,10次组织开展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理论知识考试和应急演练,全链条搭建处置突发事件、武器警械使用、战术配合能力素质提升体系,提高“护航旅游”协同作战能力。夏季以来,全州旅游景区安全事故、旅游负面舆情以及损害文山州旅游形象的公共事件“零发生”,全州旅游市场秩序整体平稳有序。
对标法律,严执法强整治
综合施策形成高压打防
持续攻坚重点景区综合整治,联合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旅游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全要素整治旅游市场乱象,努力创造良好旅游治安环境。
丘北警方会同景区综合执法大队、交通运输管理执法支队开展联合执法,对普者黑景区31家租车行加强监管督促,严格审查登记租赁对象驾驶资格,打击整治出租车行乱象。
麻栗坡警方聚焦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沿街商铺、餐饮店进行清查,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0余处,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安全事故。
广南警方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持续加大对故意伤害、盗窃、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涉旅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全力维护世外桃源广南旅游形象。
巡线控面,强化排堵保畅
做实交通应急疏堵工作
围绕景区出入口、道路、停车场和各景点分布情况,全州公安机关通过实地踩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交通秩序维护和管理方案,有效加强景区道路交通秩序管控。
丘北交警联合交通、城管部门对重点景区周边道路沿线交通警示标识、村庄岔道、路牌路标、潜在隐患等方面开展排查并协同进行整改优化,增设各类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合理优化景区停车场内外交通秩序管理。
富宁交警联合云南交投公司排查景区道路安全隐患,对排查的隐患点位采取先低成本治标后治本的模式,梯次进行纵深整改,主动防范压降事故、压低隐患风险系数。
广南交警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天气预警信息及景区道路通行状况、安全出行指南,引导广大旅客合理安排出行时段。
麻栗坡交警结合辖区雨季汛期交通特点,在通往重点景区易积水、易塌方泥石流路段,采取“定点疏导+机动巡逻”相结合,加强交通疏导和违停整治,及时清理塌方路段障碍物。
服管并重,延伸警务工作
高效优质服务零缺位
全州公安机关厚植热情服务理念,将警务工作延伸到各景区、景点和游客身边,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文山公安交警在彝族火把节活动期间,全警动员,彻夜守护,为群众纵情欢歌撑起夏日“安全伞”。
广南警方针对境内景区多山多水特点,加强溺水、医疗等救援救助培训,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10次、反恐演练3次,先后5次为身处险境的游客提供救助服务。
丘北警方秉承“游客优先”原则,坚持以化解、调处为主,做到温柔执法、柔性执法、良性调解。夏季旅游高峰以来,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2起,获得锦旗8面,实现涉警投诉“零发生”。
麻栗坡警方在中国天保口岸国门景区及重点路段设置业务咨询台,及时提供现场解答和业务主管部门通讯方式,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解决游客问题,共接受群众咨询600余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