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队伍建设 > 正文
富源公安: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3-05-10  责任编辑:资朗

2022年以来,曲靖市富源县公安局聚焦警格与网格深度融合,以推行“一村一辅警”警务机制改革为抓手,把“警务工作前移、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专群工作深入”作为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创新的破题路径,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平安富源注入新活力。

严把关口,配强辅警人员

严把“核定关”。富源县辖9镇2街道1乡(古敢水族乡)、161个村委会(社区)、1723个自然村,总人口84.6万。161个村确保选聘191名专(兼)职村辅警(或称警务助理)。

严把“选聘关”。以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综合素质高为标准,从熟悉村组情况、了解社情民意、敢于管事、善于管事、有意愿为公安机关服务的25至60岁村组干部、退伍军人、乡贤等中选聘。

严把“培训关”。制定实施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教育制度,对191名村辅警开展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入户走访、治安巡逻、交通协管、消防安全协管、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及纪律要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岗前培训,思想素质、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全部达到上岗要求。

严把“管理关”。坚持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理念,各派出所对村辅警实行“每周调度、每月例会、每季培训”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和检查督导。同时,与村辅警全部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现有违法违纪或不适合继续从事村辅警的情形,立即予以调整。

强化保障,做强基础支撑

主要领导“负责制”。富源县公安局主要领导专题听取汇报,实地调研,县公安局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办公会、专题会议,专门就警力下沉提升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效能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一村一辅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调度推进。

工作保障“全支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和保障上给予高度倾斜,把“一村一辅警”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抓推进、抓落实。与财政、人社、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将“一村一辅警”的工资福利、工作补贴、装备经费、工作经费按标准全额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由县级财政负责保障。

办公场所“标准化”。按照村辅警与村两委同址办公,按照要求统一外观标牌,配齐内部办公设备,制度规范等。首先在3个乡镇(街道)建设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全县推广。

装备配备“一体化”。为便于村辅警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为驻村辅警统一发放了服装、配备背包等装备,以利工作开展。

建立载体,规范运行模式

建立工作台账。给每个村辅警统一印制发放《工作日志》《走访工作台账》《治安纠纷工作台账》《巡逻防范工作台账》,由村辅警详细记录疫情防控、反诈宣传、治安防范、调解纠纷等方面工作情况,便于监督考核,让工作落到实处。

制作警民“联系卡”。为村辅警统一印制包含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微信二维码等信息的警民联系卡,开展“三进三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村组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推行“四送四到位”工作法(送防范到位、送法治到位、送温暖到位、送服务到位),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建立工作群。村辅警在各村微信群任管理员,“进群入圈”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和群众对公安、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各派出所建立村辅警徽信工作群,及时将各类治安预警信息、法律知识、反诈知识、警情通报、典型案例等推送给村辅警,再转发覆盖到全县农村群众。

建全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每月考核、半年评议、年度测评”考核机制,对每名村辅警日常工作情况,以表格形式定期进行统计、排名、上报、通报、晾晒。对表现好、工作成效突出的及时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不在状态、连续3个月考核落后的予以调整,充分调动村辅警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