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滇滩边境派出所成立于1970年10月,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东邻明光镇、南连固东镇、北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处腾冲对外开放最前沿,辖区面积393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4.7公里,辖9个社区11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7264户29423人,行业场所366家,世居汉族、傈僳族、回族等21个民族,社会治理融“边疆、民族、宗教”等多元“地情”为一体,素有“极边第一所”之美誉。
回顾历史,建所52年来,一代代滇滩“戍边人”艰苦奋斗、屯垦戍边,紧盯边境管控、紧扣警务民生,稳边固防与“枫桥经验”一脉相承,先后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全省残联评为“云南省唯一一个志愿助残示范基地”,2次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云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被团省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5次。
革故鼎新,面对新时期职责使命,滇滩边境派出所在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省公安厅和云南边检总站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为统领、以民意为引领,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总要求,以“边强”“边稳”“边固”“边安”“边和”持续开拓社会治理新经验、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走出一条符合保山边境实际的发展之路。
坚持党建统领,构筑“边强”战斗堡垒
在砥砺初心中根植“党旗红”的忠诚底色
狠抓队伍政治能力和组织功能建设,以“红色党务”引领“蓝色警务”,有力推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中心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建强组织机制筑牢“红色阵地”。持续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活动,严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不断固化“三会一课”、公示公开等组织制度,将“勤务队伍”人员作为党、团小组划分基础,配套完善定责、明责、考责、问责“四位一体”党建责任体系,科学实施“党员示范岗”“星级党小组”评比办法,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化管理,定期开展“界碑话使命”“边境显忠诚”等“特色党日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防疫宣传队3支“先锋队伍”,有效实现党建与警务的深度融合。改革转隶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被云南边检总站表彰为“先进基层单位”“四强”示范党支部。
狠抓理论武装建强“红色警队”。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创新开设“极边卫士讲坛”、搭建“党员夜课”平台,抓实“红色教育”“党性教育”“党史教育”三项教育,推行主题交流、党员授课、民主讨论“三段”式学习模式,大力培育移民管理警察职业精神和总站精神,教育引导全警做到坚决维护核心、坚守戍边恒心、坚持从警初心、坚定事业信心。2019年来,先后有11名民警荣立个人三等功,5名民警被云南边检总站表彰为“优秀党员”“百日行动”成绩突出个人,民警刘凯被评为“最美腾冲人”。
汇聚警心民力擦亮“红色品牌”。积极推动“旗帜红边”民族村寨联建工程纳入全市统一规划,创新打造“棋盘石边疆党旗红”“云峰妇女儿童之家”等9个“红色品牌”,与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结对共建,与驻地党委政府、解放军、事企业单位等13个党组织联合制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共建联系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性制度,形成“组织共建、文化共育、教育共抓、先锋共创、资源共享、发展共谋”等“六共”党务协作机制,警地联合广泛开展“学党史跟党走”“喜迎二十大”等主题活动,不断推动“红色引领”在强边固防中延伸,滇滩镇先后36户村民被腾冲市评为“星级文明户”,30户被评为“党员示范户”。
狠抓基层基础,围绕“边稳”深耕细作
在共建共治中筑牢“保平安”的坚固屏障
精细分析边境派出所抓建方向,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改革警务机制、创新综治手段,不断打造平安建设“新样板”。
“用心+用力”做实基础工作。持续推进“平安边境”“无发案村寨”创建,先后部署“百万警进千万家”“三查四告知”等37个专项行动,每季度开展集中“巡查宣防”,精准采集、更新“一标三实”数据9万余条,将651名重点人员、1103家行业场所100%纳入管控视线,辖区连续3年未发生进京信访、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事)件,连续11年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事)件。结合治安状况将辖区划分为“红、蓝、黄”3级641个网格,推行“1+2+6”巡防模式,对重点街面、村居、路段“一日三巡”,全面提高见警率、处置率。2022年以来,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42.5%、68%,整体呈现“刑事立案、治安发案同比、环比双下降”的良好态势。
“用情+用法”强化源头化解。联合司法所、各村社治保主任形成“三方合力”,每周滚动摸排辖区治安风险隐患,每月跟踪已化解矛盾纠纷情况。打造9个“警民理事会”,诚邀各村寨思想作风好、群众威望高的15名“村寨乡贤”“民族能人”担任群众调解专员,创新建立“三级联调”和“理事会首调”负责机制,总结推广“屈斌矛盾纠纷化解法”,以村规民约及当地礼俗教化为主要调解手段,综合法律、政策、民情“多管齐下”“乡人办乡事”,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化在基层。2019年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7起,调解成功率达97%,辖区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矛盾纠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因矛盾纠纷引发重大“民转刑”案件。
“用智+用策”提升警务效能。结合边境村寨分散、路途遥远,警情第一时间处置困难等实际,充分整合相邻村社优势警力,试点打造保山首个集警务、服务前移为一体的“云峰中心警务室”,使其具备除案件办理外所有边境派出所业务功能,将工作触角延伸至抵边最前沿。全面推行“三队一室”勤务模式,科学划分各队组架构,有效保证社区民警80%以上时间下沉社区开展工作、办案民警和巡防民警专司其职,推动实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最大限度发挥警务效能,不虚耗警力。“云峰中心警务室”被保山市委评为市级儿童之家示范点,“三队一室”工作经验被云南边检总站、保山市政法委宣传推介。
深化“三防”融合,提升“边固”治理能力
在边境管控中彰显“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立足边境派出所同时肩负“边境管控”特殊职能任务,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调整最优管防策略,坚定履行好守护祖国西南边境安全稳定职责使命。
疫情防控精准高效。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稳堵防管”和“五个管住”总要求,参与制定滇滩镇口岸通道熔断、防控关口前移、境外自首人员隔离检查等工作机制,与8个涉边涉疫部门签订联防联控框架协议,针对性制定7类31种想定情形和处置预案,联动90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设置208个哨点对边境一线进行“人墙”死守,推动形成“滇滩千人守边关”边境管控新格局,精准做好2600余名自首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始终保持“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坚决实现疫情“控制在边境、不流入内地”目标。疫情发生以来,滇滩边境未发生一起境外疫情输入事件。
“三防”融合筑牢屏障。深度融入全市“三防”融合、“五级书记抓边防”机制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在边境一线建成物理拦阻设施62.48公里、技防前端设备2304套,部署3个管边警务室100%挂钩联系9个边境联防所,创新建立“边境派出所、警务室、边境联防所”三级巡防单元,组建“滇滩戍边警犬队”形成一线管控“四防”力量,以警务室为中心打造警务处置“联动快反圈”6个,常态运行“联席会议、案件移交、信息互通”等12项工作制度,联动开展“分区巡逻、错时巡逻、联合巡逻”200余次,联合查处妨害国(边)境案件4起7人,通过“物理拦阻”“技防前端”与“力量前推”的有机结合全面构建边境管控“新格局”。
跨境犯罪重拳出击。接续部署“扫黑除恶”“缉枪治爆”“边境狩猎”等41个专项行动,建立8项打击整治常态工作机制,实体运作数据研判中心,配套组建“2+9”数据研判小组,综合运用“查堵拦截、数据深挖、源头管控”等“技战法”,持续保持对“枪毒赌私非诈”等跨境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2019年以来,累计查处妨害国(边)境管理案件1133起1456人,刑事打处组织、运送者23人,与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治安部门联动抓获局督“2021-024”专案境外蛇头2人;收缴群众主动上交各类枪支134支、子弹480余发,辖区从未发生过“打响”“炸响”案(事)件,打击跨境违法犯罪“遏增量、减存量”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多元共治,紧盯“边安”综合施策
在民族共融中结出“同心结”的累累硕果
全力推进“德育法制齐上阵”系列举措,不断丰富和发展“枫桥经验”促推边疆少数民族团结稳定外延。
抓牢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滇滩镇30%的村寨为傈僳族聚集村及汉傈杂居村,14%的人口为少数民族的实际,大力实施“旗帜红边”工程,推动9名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党支部副书记,在抵边民族村寨交通干道、村民每家每户悬挂国旗,在主要活动场所打造“爱国主义文化系列文化墙”9面,依托傈僳族村寨棋盘石小学、回族村寨后甸小学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联建点”2个,广泛开展入户宣传、联合宣讲、“双语宣教”,不断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全面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根基。
拉近民族感情亲情。充分尊重地域环境因素导致民族间发展过程存在的“多元化”差异,全面推行“干一次农活、吃一次农家饭、住一次农家屋、开一次恳谈会”民族工作法和“刘凯社区工作‘七字诀’”,所有社区民警100%了解掌握辖区民族习俗特点。主动承担责任义务,联合滇滩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傈僳族、回族等多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在对外宣传、巡回授课等工作中深度融入多民族文化元素,大力宣传推广民族服饰和语言艺术。经过不懈努力,辖区民族实现从“不了解警务工作”向“有事第一时间找警察”转变。
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大力推行“综治+民风建设”模式,试点探索棋盘石自然村“抵边少数民族村寨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制定24条符合少数民族村寨的村规民约,先后发动辖区254名少数民族群防群治力量,深化“边境110”“边境扎莱科”“国门护村队”和“竹竿巡逻队”等特色群防群治做法,村村设卡、十户联防、邻里守望,警地共绘辖区治理同心圆。辖区民族村寨发案率连续5年下降,棋盘石自然村更是连续3年实现“零发案”,2个民族村寨被腾冲市委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3个学校被评为“平安校园”,为实现脱贫致富营造和谐稳定边疆环境。
坚持民意引领,筑牢“边和”群众根基
在服务群众中秉持“鱼水情”的为民情怀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用实际行动全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警民情深的理念在群众中缔造长久情结。
把群众“急难愁盼”化为“责任清单”。全面推行“开门式”“上门式”服务,建立11个集政务、警务和法律服务为一体的网格化“服务驿站”,创新线下线上“8+16”小时“微警务”模式,全面推行网上预约、延时办证、错峰办证服务,2019年以来累计办理户政业务5700余人次、为特殊群体上门办证280人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800余件,有效确保“最多跑一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便民服务举措落实落地,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在全市为民服务工作测评中,滇滩边境派出所连续3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双100%。
把群众“需要账单”化为“履行清单”。开通“边境扎莱科”等17个警群联系微信群,定期开展所长接待日、开门评警、警民警企恳谈会等活动,严格实行公安工作“月发布、季座谈、年述职”,2019年以来共开展开门评警、警民恳谈会等16场次,主动倾听和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需求诉求54条,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开展“医疗巡诊、义务咨询、文化下乡、送法上门”等民生服务120余次,依托“党建+景区”“党建+矿业”“党建+中药材种植”等11条“党建+”发展思路,帮助群众增收360余万元,得到驻地群众一致好评。
把群众“心事片单”化为“幸福清单”。持续打造“妇女儿童之家”,通过法治讲座、禁毒宣传、培养“小小法制员”等形式,使“妇女儿童之家”成为“儿童健康成长之家”“法治宣传教育之家”,“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儿童48人,为170余名困难学生搭桥连线爱心人士进行资助,借助“情暖边疆”爱心助学平台筹集资金6万余元、图书500余册、各类物资1500余件,并先后为妇女维权35人次,有效化解家庭婚姻危机16个,让“有困难找民警”成为广大妇女儿童的“首选项”。
为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滇滩边境派出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丰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守正创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初心,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断书写为民服务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