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五”普法 > 正文
晋宁区创新方法多“度”发力 推动“八五”普法成果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3-09-12  责任编辑:汪雨春

“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昆明市晋宁区以普法责任制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普法内容形式,多“度”发力,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切实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全区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得到全面增强。

从“高”度上发力

抓住关键树牢法治理念

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晋宁区研究制定晋宁区“八五”普法规划,规划由区委、区政府发文,并经区人大审议作出实施决定,从“高”度上发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普法责任,晋宁区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为“八五”普法规划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制度机制保障。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晋宁区不断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意识,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推动晋宁转型高质量发展。

目前,晋宁区各级各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法律学习370余场次,举办党员干部学法培训12场次1900余人。

从“广”度上发力 “小载体”撬动“大宣传”

工作中,晋宁区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普法双向互补优势,从“广”度上发力,建设广覆盖、融合强的普法宣传阵地,创新形式,丰富普法内容。

“线上”以重要普法时间节点和“法律六进+N”为依托,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开展普法宣传,在“晋宁诗意的栖息地”微信公众号开设法治宣传专栏,创新打造“小晋学法”等一系列短视频普法节目,采用“以案释法”“普法小剧场”的形式将线下法治讲堂“搬”到线上,使法治宣传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真正形成以“小载体”撬动“大宣传”。

“线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整合普法宣传力量,采取集中宣传、现场答疑、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普法。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晋宁区在线上发布宣传视频237期,阅读点击率为39.4万人次;在线下“送法入户”3300余户,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52场次,覆盖12.54万余人。

从“深”度上发力 做到按需普法提高质效

“八五”普法工作中,晋宁区坚持从“对象、内容、问题”3个“深”度上发力,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提高普法实效性,做到按需普法、分类施策,提高普法针对性。

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对普法对象进行“3+N”分类。

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晋宁区收集整理高发多发的婚恋家庭纠纷、电信网络诈骗等7大类31个典型案例,编印普法口袋书进行以案释法,并针对群众生活和生产经营需求,收集256条法律服务等事项,编印服务指引手册,提供便民服务。

在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工作中,晋宁区将全区长期以来未化解的119件矛盾纠纷,按照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进行分层包保和管理,开展“面对面”“一对一”“多对一”的分类施策精准普法,通过边化解边普法,攻坚化解一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问题,提高普法实效性。

从“强”度上发力 为法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晋宁区以政法干警、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为骨干,建立一支59人的“八五”普法讲师团;在各普法责任单位组建74人的“云小普”普法志愿服务队;以行政执法人员为主力,建立126人的普法骨干队伍;推进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训和用好全区695名“法律明白人”,实现了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名“法律明白人”的工作目标。

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晋宁区通过聚焦人才挖掘、注重示范引领等方式,加强4支普法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地落实,为晋宁区法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目前,4支常态化的普法队伍,为晋宁区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本土的公益宣讲员。

此外,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晋宁区还建立政法干警和“一村一律师”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双结对制度,开展“传帮带”双结对活动,保证每名“法律明白人”都有指导员,不断提升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法律素养和履职能力。

下一步,晋宁区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入贯彻落实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普法成果落地见效,为晋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