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使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会明白我们要到哪里去。你了解界碑吗?你知道“共和国一号碑”吗?下面这组照片有它的故事。
每次走进腾冲边检站胆扎分站的勤务指挥室,沙盘上有一面最醒目的小红旗,分站的民辅警总喜欢在那驻足观看,这面小红旗标注的就是中缅边界尖高山主峰“共和国一号碑”位置所在地。
胆扎分站组建于1983年1月,单位历经数次编制体制调整,营房和执勤点位多次搬迁,但一代代官兵、一茬茬民警,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尖高山脚下,把背影留在了崎岖的巡逻路上,把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昼夜守护着“共和国一号碑”。
图:1960年12月中缅边界勘界纪念照片
这一张是1960年12月中缅边界勘界的纪念照片。缅甸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中缅边界的勘界也为大国友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树立了典范。勘界结束后,竖立起了第一块界碑,解放军随即进驻胆扎执行防务。1号碑从此就像无言的卫士一样,任凭风吹雨打,毅然挺立在尖高山主峰,守护着祖国的万里疆土和身后亿万同胞的幸福安宁。
图:胆扎前哨排营区
这就是胆扎分站的前身,解放军4连前哨排,当年猴桥到胆扎前哨排不通公路,连队到前哨排需要步行五六个小时,当时营房设施老旧,官兵生活条件艰苦,打扑克、下象棋就是戍边军人仅有的娱乐活动。辖区内的傈僳族同胞散居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边民以狩猎为生,靠山吃山,有的还吸食鸦片,生活极度贫困,官兵在完成边境执勤任务之余,还走村入户开展宣传教育,帮助边民开展生产活动。2016年因建设三岔河水库,站部搬迁至现址。
2016年6月6日,官兵搬进了崭新的营房,新站部占地面积26亩,从此官兵的生活、工作、学习、训练的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巡逻队伍中加入了一名新战友—警犬“保水”。建设强大稳固的边海防是党的重大历史责任,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了巡边的队伍,“共和国一号碑”碑文越来越亮,边界越来越安全。2018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中国的边境管理进入了新时代,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图:民警前往“共和国一号碑”巡逻踏查途中
2018年12月31日,公安边防部队体制改革,这一天,官兵们集体脱下了军装,穿上了警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巡逻路从站部驱车行驶23公里,来到尖高山脚,官兵们下车步行,这一路,从冬日暖阳到积雪重重,戍边人用双脚丈量这里每一寸土地。穿梭在陡峭曲折的山路上,巡逻队伍始终保持队列,毕竟山上灌木丛生,稍不注意就容易迷失方向。
正在给界桩描红的是分站民警徐健勋,这是一名1997年出生,2017年入伍的红河小伙子,军旅生涯才开始,军装还没穿够,就遇上公安边防部队改革,他毅然穿上警服选择留下,每次想到自己守护的是“共和国一号碑”,他就觉得很自豪,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人,只要说起一号碑,他总能如数家珍地说起关于它的故事。
图:民警徐健勋为界碑上的“中国”描红
一号碑的故事仍在继续,新时代的移民管理警察也正在毅然迈出守边征途的新步伐。